近日,河南省工信廳公布全省未來產業先導區創建單位名單,河南省許昌市襄城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以“前沿新材料”為創建方向成功入選,成為許昌市唯一上榜單位。“這標志著襄城縣在搶占新材料產業新賽道、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上邁出關鍵一步。”襄城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楊延昭表示。
構建“一體兩翼”發展藍圖
據了解,2017年,河南省政府印發《關于加快培育發展新興產業集群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發展壯大襄城縣硅碳先進材料產業集群。2023年,襄城縣圍繞建設千億級硅碳新材料產業集群,高標準編制《河南省襄城縣千億級硅碳新材料產業園發展規劃》,并通過專家評審。目前,襄城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已經與葉縣“中國尼龍城”、平頂山高新區形成產業集中、區域集中、互為支撐的發展格局,35千米的“豫西南先進材料產業長廊”已現雛形。
基于良好的政策環境和產業基礎,該開發區按照“千億級產業園的發展目標”和“一體兩翼”空間發展總體布局,提出了硅碳新材料產業園區內產業發展“136”發展思路,即以1個千億級國家級硅碳新材料產業集群為目標,以碳基新材料、硅基新材料、供氫與新能源3個支柱產業為發展方向,以碳基新材料產業鏈、高性能化工新材料(尼龍新材料與電池材料)、硅基新材料產業鏈、光伏及儲能新能源產業鏈、功能性納米材料(氣凝膠)產業鏈、氫能與清潔能源產業鏈6條產業鏈延鏈強鏈為抓手,努力實現特色鮮明的千億級國家級硅碳新材料產業集群和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2024年,該開發區全年實現規上企業營業收入362.2億元。
六鏈協同鍛造核心競爭力
“立足我縣產業基礎和發展優勢,搶占未來產業制高點,硅碳新材料產業集群納入河南省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為開發區下一步發展打下了基礎。”楊延昭說。
據了解,襄城縣產業優勢突出。一是煤炭資源豐富,儲量達20.5億噸。經過10多年不懈努力,先后建成了6億立方米煤氣制氫、年產10萬噸甲醇、20萬噸二甲醚、30萬噸焦油深加工等重大項目,焦炭產量達到300萬噸,形成了以首山碳材為龍頭的煤化工主導產業;二是產業鏈條日益完善。以煤化工產業為依托,以首成、硅烷科技、平煤隆基等企業為龍頭,持續延鏈補鏈,衍生出高純硅材料和碳材料兩條“黃金”產業鏈;三是產業逐步邁向高端,經過幾年來的艱苦卓越發展,區內產業由單一向多元化發展,也由低端邁向了高精尖。
目前,區內已集聚企業198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81家、超百億級龍頭企業2家,從業人員5.6萬人,初步形成“頭部企業引領+專精特新配套”的產業梯隊。
三大行動錨定國家級產業集群
以入選省級先導區為契機,襄城縣將實施三大行動。一是強鏈躍升行動,招引全球新材料領域“鏈主”企業,補齊高端檢測、工業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短板;二是綠色智造行動,建設“零碳產業園”,推廣光伏建筑一體化、氫能重卡物流等應用場景;三是區域協同行動,聯動鄭州、洛陽新材料產業帶,共建中原地區新材料供應鏈樞紐。
具體來說,襄城縣將緊緊圍繞硅基新材料、碳基新材料、新能源3類高端新材料產業,以建設國家級千億級特色硅碳新材料產業園為目標,按照“一體兩翼”空間發展布局,持續加大創新力度,不斷突破關鍵技術,壯大產業規模,完善碳基新材料、硅基材料、光伏與儲能、功能性納米材料、高性能化工新材料、供氫與清潔能源產業鏈6大產業鏈條。
力爭到2030年,襄城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產值規模達到千億級,煤基化工新材料產業優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硅碳新材料、先進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等戰略關鍵材料領域取得關鍵性突破并具有競爭優勢,逐步形成“新材料產業看襄城,做新材料來襄城”的品牌。
近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公布了2024年南京市“推動高質量發展,爭當示范引領”先進集體名單,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園經濟發展部榮獲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024年,經濟發展部在園區黨工委、管辦的堅強領導下,以....
坐落于寧夏回族自治區中東部的寧東能源化工基地,近年來成績斐然:2024年工業總產值突破2000億元大關,工業增加值以20.6%的增速創歷史新高,連續6年躋身中國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前10強,綜合...
6月23日,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公示《零碳園區建設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江蘇省地方標準。公示期為2025年6月23日至2025年7月22日。
6月23日至24日,2025夏季達沃斯論壇“大連會客廳”綠色石化產業推介會在天津舉辦。大連市委副書記、市長陳紹旺,天津市副市長翟立新出席推介會并講話。大連長興島經開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趙東作區情和...
近日,經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國家標準《化工園區中試基地建設導則》(GB/T44710-2024)(下稱《導則》)正式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