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
如何做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這篇大文章,是全國政協委員、懷柔實驗室山西研究院院長孫予罕主要關注的方向。與此同時,他持續關注著能源安全與“雙碳”領域的話題。
孫予罕告訴中國化工報記者,碳排放雙控是我國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舉措,旨在通過總量和強度兩個維度的管控,更全面、更有效地推進綠色低碳發展。
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能源法》明確了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型的總基調,要求建立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體系。
孫予罕指出,如果說“十四五”時期是各行各業面對“雙碳”目標的緩沖期,那么“十五五”時期的碳排放將可能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約束性指標。為此,他建議能源和化工行業加快轉型步伐,從推動煤層氣“采抽一體化”到推進綠氫與煤化工耦合,將“雙碳”目標拆解成了一個個可落地的技術方案。
孫予罕介紹,我國煤層氣資源豐富,可采儲量12.5萬億立方米以上,是天然氣資源的重要補充,但和大規模開發利用仍有距離。要借助于國家重大專項,大力發展煤層氣、煤巖氣,實現低碳能源與高端化工材料并舉的格局。
當前,主要產煤省份要努力以碳排放雙控為契機,制定省級碳排放總量與強度控制方案,明確煤電、鋼鐵、焦化、化工等重點行業的減排路線圖,逐漸擺脫“一煤獨大”的發展格局,傳統產業升級、新興賽道培育、制度創新驅動“三軌并行”,將低碳與雙控的壓力轉化為經濟增長動力。大型能源和化工企業應建立碳排放動態監測平臺,整合重點企業能耗和碳排放數據以便實現精準調控。在調整產業布局時,強化煤炭從燃料向原料轉變,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和綜合能源,以保促發,做到增產不增碳。
孫予罕特別指出,能源經濟生態重構是必然的發展方向,未來煤炭加工利用產品必然要走高端化、差異化路線。對于山西能源和化工企業,在轉型中需兼顧當前與長遠,平衡好減排目標與民生工作,實現向全國能源革命排頭兵的跨越。
孫予罕一直關注可再生能源消納與能源安全多元化,由此推動和實現多能互補與綠色發展。他指出,氫能既可直接應用于交通、工業等領域,又能夠通過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實現長周期儲存,并且可以有效解決風光發電的間歇性及其非穩態問題。目前,我國綠電發展很快,裝機量已經很高,要用市場機制來促進綠電的消納,路徑就是氫能與綠色燃料和綠色產品。目前,我國已掌握制氫、儲氫、燃料電池等眾多關鍵技術與成套裝備,初步形成了“制儲輸用”全鏈條產業體系。因此,大力支持和加快發展綠氫消納與儲能,多模式、多原料、多路徑來實現能源的儲備和供給,建設可再生能源耦合煤化工基地,開發煤制特種油品和化學品,打造高端碳材料產業鏈的前提條件趨于成熟。
在青島董家口經濟區,海灣化學40萬噸/年氯乙烯三期等一批重大增量項目近期掀起收官熱潮。高端化工與新材料產業是青島構建“10+1”創新型產業體系、提質發展的三大優勢產業之一。新項目的陸續落地,意味著海....
7月1日,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連發兩份公告宣布,分別完成出售聚苯乙烯(XPS)保溫材料業務和收購Alsachimie合資企業49%的股份。 巴斯夫當日宣布,已于6月30日完成擠出聚苯乙烯(XPS....
6月30日,交通運輸部、工信部等六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動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并提出發展新能源清潔能源船舶、打造綠色低碳港口等,加快內河航運綠色低碳轉型。
中化新網訊6月28日6點28分,上海潔達尼龍材料有限公司首批優級品己二胺正式產出,標志著位于上海化學工業區的上海潔達尼龍一體化項目12萬噸/年己二胺裝置一次投料開車成功。該項目是上海化學工業區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