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網訊 6月25日,由金正大集團主辦的“糧安天下 大道同行”助力國家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活動在曲阜召開。與會專家、代表共同探討、推廣緩控釋肥等新型肥料產品與技術,共同探索中國肥料產業發展新模式、新思路,共同持續攜手助力國家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
“自去年11月助力國家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活動啟動以來,金正大集團聯合各方共同助力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金正大集團總裁萬鵬說,特別是在全國農技中心的指導與支持下,金正大不斷推動“兩拌三噴”增產技術方案的普及應用,上半年與全國農技中心共建設近5000塊示范田,示范推廣面積5.28萬畝,作物畝均增產180.8斤,示范帶動近1千多萬畝高產田,有效地提高糧食單產水平,提升國家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得益于此,上半年金正大迎來了開門紅。”萬鵬介紹說,一季度營業收入實現19.6億元,凈利潤2689萬元,同比增長166.79%;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1.82億元,同比上升122.85%,迎來業績拐點。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金正大集團與山東農業大學聯合研發的‘綠色生物基材料包膜控釋肥創制與應用’項目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這是今年肥料行業唯一獲獎的項目,也是金正大集團繼2009年和2012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以來,第三次獲得國家科技獎。”萬鵬說。
上半年,在降本增效方面,金正大堅持加碼研發,通過數字技術、技術創新、工藝革新、配方改進、流程優化、節能降耗等措施,取得一批重大科研獎勵與成果。公司再次通過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評定,獲得第3項國際發明專利授權; “控釋肥”也被認定為國家首批專利密集型產品。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原副院長、養分資源高效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劉兆輝說,目前,我國農業生產肥料投入大、利用效率低,環境代價高。過量施肥不僅不增產,反而導致農田養分大量積累,環境污染風險加大 。一次性施肥技術以新型緩控釋肥為載體,能夠解決養分“需-供-釋” 匹配機制不清、專用低成本緩控釋肥缺失、穩產高產關鍵技術和模式缺乏的三大難題。
“金正大是緩控釋肥的拓荒者和引領者。”山東農業大學農業資源與環境學院陳寶成教授說,多年來,金正大聯合全國農技推廣中心在山東、河南、河北、安徽建設分段控釋技術減肥增效示范田,肥料用量減少了20%至30%,糧食產量與普通對照田相比平均增長了10%,最高每畝可增產226斤。
德國施諾德研究院亞太地區技術代表Tarik介紹,金正大與全球領先的生物刺激素增效方案提供商施諾德研究院合作,共同開發了DM99養分活化技術和CBK植物生理激活技術。數據顯示,該項技術可使玉米早抽穗,穗粒數和百粒重增加,增產幅度達6.01% 至33.56%。
萬鵬表示,下半年,金正大將堅持研發超常規、優先投入,加大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推廣。加強示范田建設,為用戶提供五大種植一攬子解決方案。加速數字化營銷轉型。加快新能源項目建設。探索多種形式的合伙人合作與利益共享機制,建設好平臺金正大。(彰杰)
中化新網訊7月4日,第十四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現代石化專業賽新聞發布會在湖南岳陽舉行。本次大賽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湖南省科學技術廳、岳陽市政府聯合舉辦,主題為“綠創石化,智領未....
近日,嵐澤能源千噸級費托合成航煤餾分油中試裝置順利通過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72小時現場考核,費托合成航煤餾分油前沿技術邁出了從實驗室向產業化發展的關鍵步伐。
中化新網訊日前,中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控技術)聯合湖北三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北三寧),利用工業人工智能(AI)大模型在硫磺制酸車間的智能化、無人化方面實現突破,人工操作頻次從過去....
近日,采用國家能源集團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外給電子體技術,國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GX2026S聚丙烯新牌號產品在用戶工廠實現連續長周期穩定生產地毯絲,產品拉絲速度達2600米/分鐘,超客戶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