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敕勒川鎮,哈素海水庫在烈日下泛著粼粼波光。8月21日,此刻的水位依舊逼近超標水位線。周邊廣袤的草甸子綠意蔥蘢,卻成了防汛工作的潛在隱患——一旦水庫潰溢,不僅淹沒下游農田道路,更可能引發連鎖生態災害。
8月21日10時30分許,作為第二批救援隊伍之一的國家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中原油田隊(簡稱中原油田隊)的33名應急隊員攜大型排澇車輛疾馳抵達現場。身為該隊現場負責人的中原油田應急管理專業專家張勇跳下車的第一件事,就是踩著泥沖到水庫邊勘查。他很快皺起了眉頭:水庫邊緣密密麻麻的水草像一道天然屏障,排澇水管線若直接下放,瞬間就會被雜草堵塞。
“必須把排澇水管線延伸到水庫更遠處!”張勇抹了把臉上的汗水,抄起對講機布置任務。這個決定意味著隊員們要操作重達27千克的排水泵,在水庫完成一次次“深水投送”。
中原油田隊駕駛員何華夏操控著排澇車的液壓舉升裝置,將連接排水泵的水管線緩緩推向水面。但第一次嘗試就遭遇挫折——延伸至15米處時,水管線突然被水下暗流帶偏,泵體纏上大量水草。
“清理雜物!重新定位!”張勇的指令從岸邊傳來。中原油田隊隊員高銳和戰友們再次重新拉起管線,對排水泵進行定位。
中原油田應急救援中心副總師郭慶站堤壩上指揮協調:“傳統排水作業每小時最多清理兩次濾網,但現在我們必須加大頻率。雖然工作量翻倍,但這是保證排水效率的唯一辦法?!惫鶓c所言非虛,為了防止雜草卷入抽水泵,他們必須加密頻次清理濾網。
在連接排水管的時候,中原油田隊同樣遇到了困難,排水管要伸向遠端,避免水流沖擊堤壩。堤壩的一側是早已清空的排澇區。隊員們輪番跳進水中拖拽水管,每個人的救生衣下都析出白色鹽霜。中原油田隊隊員史曉光在第三次下水時被水草纏住腿部,被隊友拉上來時卻笑著說:“這兒的草比我們河南老家的勁兒大!”
8月21日12時許,看著渾濁的水流通過300毫米口徑的水管奔騰而出,現場爆發出沙啞的歡呼聲。張勇抓起礦泉水猛灌半瓶,這才發現自己的右手因為勞累而不受控制地顫抖——過去18小時,他帶隊從河南千里奔赴呼和浩特,他搬運過沉重的接口,他還在草甸子邊緣確認過管線位置。
夜幕降臨時,排水管像一條黑色“巨龍”持續吞吐著水流。隊員們打著頭燈繼續作業,定期清理濾網的節奏絲毫未變。高銳蹲在堤壩上啃著饅頭,眼睛仍盯堤壩的水平面:“下降一公分也是進步,咱得對得起‘國家隊’這3個字?!?/p>
堤壩的一側陸續來了很多第二批救援的“國家隊”戰友們,他們同樣在日夜不停的排澇。郭慶望著徹夜未眠的隊員們輕聲感嘆:“每次救援都是新課題。這次我們不僅戰勝了洪水,更征服了草甸子?!?/p>
在新疆建設兵團第八師一四九團九連九豐合作社的140畝花生示范田里,翠綠的秧苗正迎風搖曳,飽滿的莢果悄然藏于土中,一幅生機勃勃的豐收圖景徐徐鋪展。這片充滿希望的田地,正是新疆天業集團全生物降解地膜花生種...
8月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加強全國碳市場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一經發布,便迅速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下半年以來,蘭州石化機電儀運維中心機修四部持續開展“查找身邊安全隱患”活動,引導職工從細節入手,樹立安全生產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的理念,全面排查各類安全風險隱患,以實際行動守護化工生產安全穩定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