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美錦能源董事長姚錦龍建議加快推進氫能分布式能源系統建設
姚錦龍指出,我國已將氫能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前瞻布局氫能產業鏈”,氫能分布式能源系統憑借靈活布局、高效供能和低碳排放的優勢,已成為重要突破方向。據測算,截至2024年底,分布式制氫裝機容量突破150萬千瓦,在工業副產氫綜合利用、可再生能源耦合制氫等領域形成示范效應。氫能分布式能源系統不僅可解決可再生能源間歇性問題,還可為工業園區、港口、數據中心等場景提供零碳供能,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路徑。
但姚錦龍分析認為,伴隨氫能分布式能源產業快速發展,深層次矛盾顯現,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問題:一是氫能發展區域失衡,“生產-消費”錯配。當前加氫站等基礎設施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及中部發達地區,中西部及東北地區占比不足 30%。內蒙古、新疆等可再生能源富集區雖具備制氫潛力,但本地消納能力有限,跨區域輸送網絡尚未貫通,導致綠氫“生產—消費”錯配矛盾突出。
二是創新投入不足、技術瓶頸制約。電解槽等關鍵設備在耐久性、穩定性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代際差距,使用壽命明顯低于國際領先企業產品;小型儲氫罐安全性標準缺失,關鍵材料依賴進口;分布式系統集成技術成熟度與智能化運維水平亟待提升。此外,氫能儲能、動態調峰等技術仍需突破,制約了氫能在電網側的應用。
三是政策支持碎片化,產業發展難成體系。各地氫能補貼政策差異顯著且缺乏長期穩定性。氫能發電尚未納入電力市場交易體系,分布式項目經濟性不足,社會資本參與意愿較低。目前商業模式以政府示范項目為主,市場化運營經驗匱乏,投資回收期普遍超過 10年。
為加快推進氫能分布式能源應用,姚錦龍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推動區域協同發展。建議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牽頭制定《全國氫能分布式能源系統發展規劃》,聚焦“三北”風光資源富集區與東部負荷中心,構建跨區域協同機制。建立綠氫產區與用能終端定向對接合作機制,推動內蒙古、甘肅等綠氫主產區通過輸氫管道、儲能調峰設施與長三角、珠三角工業集群互聯,破解“生產—消費”錯配問題;在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試點建設“氫電耦合”綜合能源基地,集成風光制氫、儲能發電、多場景供能等功能,形成可復制的技術標準和商業模式。
二是加大科技創新投入,突破核心技術瓶頸。設立國家氫能分布式能源專項基金,增加對模塊化電解制氫設備專項支持,研發適應工業園區、港口等場景的分布式制氫裝置。支持頭部企業與科研院所共建聯合實驗室,開展電解槽壽命提升、儲氫罐安全性能優化等基礎研究;建立“揭榜掛帥”機制,加速國產化設備迭代,推動質子交換膜、催化劑等核心部件技術突破;重點攻關氫燃料電池冷熱電三聯供系統效率提升,同步打造可規模化應用的場景開發。
三是完善政策體系,創新商業模式。建立全國統一的綠氫交易機制,打通氫能減排與碳市場隔閡,以溢價收益補貼建設成本;推廣“氫電儲能+現貨市場”模式,對風光儲氫一體化項目給予 0.3-0.5 元/千瓦時補貼;建立分布式氫能項目"備案制"審批規范流程,壓縮審批時限;同時引導險資、社保基金發行綠色金融產品,降低社會資本融資成本,構建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在青島董家口經濟區,海灣化學40萬噸/年氯乙烯三期等一批重大增量項目近期掀起收官熱潮。高端化工與新材料產業是青島構建“10+1”創新型產業體系、提質發展的三大優勢產業之一。新項目的陸續落地,意味著海....
7月1日,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連發兩份公告宣布,分別完成出售聚苯乙烯(XPS)保溫材料業務和收購Alsachimie合資企業49%的股份。 巴斯夫當日宣布,已于6月30日完成擠出聚苯乙烯(XPS....
6月30日,交通運輸部、工信部等六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動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并提出發展新能源清潔能源船舶、打造綠色低碳港口等,加快內河航運綠色低碳轉型。
中化新網訊6月28日6點28分,上海潔達尼龍材料有限公司首批優級品己二胺正式產出,標志著位于上海化學工業區的上海潔達尼龍一體化項目12萬噸/年己二胺裝置一次投料開車成功。該項目是上海化學工業區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