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美錦能源董事長姚錦龍建議加快推進氫能分布式能源系統建設
姚錦龍指出,我國已將氫能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前瞻布局氫能產業鏈”,氫能分布式能源系統憑借靈活布局、高效供能和低碳排放的優勢,已成為重要突破方向。據測算,截至2024年底,分布式制氫裝機容量突破150萬千瓦,在工業副產氫綜合利用、可再生能源耦合制氫等領域形成示范效應。氫能分布式能源系統不僅可解決可再生能源間歇性問題,還可為工業園區、港口、數據中心等場景提供零碳供能,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路徑。
但姚錦龍分析認為,伴隨氫能分布式能源產業快速發展,深層次矛盾顯現,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問題:一是氫能發展區域失衡,“生產-消費”錯配。當前加氫站等基礎設施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及中部發達地區,中西部及東北地區占比不足 30%。內蒙古、新疆等可再生能源富集區雖具備制氫潛力,但本地消納能力有限,跨區域輸送網絡尚未貫通,導致綠氫“生產—消費”錯配矛盾突出。
二是創新投入不足、技術瓶頸制約。電解槽等關鍵設備在耐久性、穩定性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代際差距,使用壽命明顯低于國際領先企業產品;小型儲氫罐安全性標準缺失,關鍵材料依賴進口;分布式系統集成技術成熟度與智能化運維水平亟待提升。此外,氫能儲能、動態調峰等技術仍需突破,制約了氫能在電網側的應用。
三是政策支持碎片化,產業發展難成體系。各地氫能補貼政策差異顯著且缺乏長期穩定性。氫能發電尚未納入電力市場交易體系,分布式項目經濟性不足,社會資本參與意愿較低。目前商業模式以政府示范項目為主,市場化運營經驗匱乏,投資回收期普遍超過 10年。
為加快推進氫能分布式能源應用,姚錦龍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推動區域協同發展。建議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牽頭制定《全國氫能分布式能源系統發展規劃》,聚焦“三北”風光資源富集區與東部負荷中心,構建跨區域協同機制。建立綠氫產區與用能終端定向對接合作機制,推動內蒙古、甘肅等綠氫主產區通過輸氫管道、儲能調峰設施與長三角、珠三角工業集群互聯,破解“生產—消費”錯配問題;在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試點建設“氫電耦合”綜合能源基地,集成風光制氫、儲能發電、多場景供能等功能,形成可復制的技術標準和商業模式。
二是加大科技創新投入,突破核心技術瓶頸。設立國家氫能分布式能源專項基金,增加對模塊化電解制氫設備專項支持,研發適應工業園區、港口等場景的分布式制氫裝置。支持頭部企業與科研院所共建聯合實驗室,開展電解槽壽命提升、儲氫罐安全性能優化等基礎研究;建立“揭榜掛帥”機制,加速國產化設備迭代,推動質子交換膜、催化劑等核心部件技術突破;重點攻關氫燃料電池冷熱電三聯供系統效率提升,同步打造可規模化應用的場景開發。
三是完善政策體系,創新商業模式。建立全國統一的綠氫交易機制,打通氫能減排與碳市場隔閡,以溢價收益補貼建設成本;推廣“氫電儲能+現貨市場”模式,對風光儲氫一體化項目給予 0.3-0.5 元/千瓦時補貼;建立分布式氫能項目"備案制"審批規范流程,壓縮審批時限;同時引導險資、社保基金發行綠色金融產品,降低社會資本融資成本,構建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中化新網訊9月18日,華為全聯接大會2025在上海啟幕。會上,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徐直軍代表華為發布了多項超節點和集群產品,并發表了題為“以開創的超節點互聯技術,引領AI基礎設施新范式”的主....
9月16日至18日,記者在四川樂山舉辦的2025中國(樂山)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上獲悉,樂山正依托豐富的巖鹽礦、磷礦、螢石礦、天然氣等資源,以五通橋化工園區、犍為—馬邊飛地化工園區為主要承載區,聚力...
近日,廣西發布的《石化化工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下稱《行動計劃》)提出,將廣西打造成面向東盟的綠色化工產業基地,爭創國家級北部灣綠色化工產業集群。《行動計劃》為未來三年產業發展....
中化新網訊9月16日下午,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尼龍科技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禹保衛深入己內酰胺車間開展現場辦公,針對車間綠色化改造收尾階段的難點問題現場協調、精準破題,為項目順利推進保駕
9月17日,廣東天承化學高端濕電子化學品項目在珠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啟動建設。此次動工的項目位于珠海經開區精細化工區化聯三路東南側,占地面積約2.55萬平方米,總投資2.5億元,將建設年產3萬噸高端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