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特種設備安全與節能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完善特種設備安全法治,重特大事故和重大影響事件得到有效遏制,萬臺特種設備死亡率和事故率接近發達國家水平,特種設備產品和服務質量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高耗能特種設備節能水平不斷提升,工業鍋爐實際運行效率提升5%以上。
業內專家指出,《規劃》為“十三五”期間我國特種設備安全與節能工作制定了行動綱領。特種設備安全與節能是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等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支撐,在我國節能減排中發揮關鍵性作用,而信息化已成為提高特種設備檢測監測水平和安全與節能科學監管效率與水平的重要手段。
完善相關法規標準
大力推進依法治“特”
中國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院長林樹青告訴記者,截至2016年底,全國特種設備總量達1197.02萬臺,比2015年底上升8.81%。2016年,全國發生特種設備事故和相關事故233起,死亡269人,受傷140人。萬臺特種設備死亡率為0.33,同比下降8.33%,全年未發生重特大事故,特種設備安全形勢總體平穩向好。
林樹青向記者表示,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特種設備向大型化、高參數、高風險方向發展,相應的特種設備安全節能監管工作仍存在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突出問題。一是特種設備安全狀況和監管水平與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質量安全需求不適應;二是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和檢驗力量與設備快速增長的客觀需要不適應;三是特種設備監管方式與市場經濟條件下安全節能工作的需要不適應。
《規劃》要求,制定特種設備法規標準體系中長期規劃并做好框架設計;建立安全技術規范立項前論證制度,開展安全技術規范實施后評估,研究建立安全技術規范與標準的協調機制,強化法規標準的合法性、一致性、可操作性審查;強化法規標準宣貫。
對此,林樹青表示,特種設備法規標準體系要加快建立。到2020年,構建鍋爐安全、節能、環保三位一體的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特種設備節能環保法規標準體系,科學調整鍋爐能效指標,促進鍋爐的產品結構優化調整,提高鍋爐整體能效水平,全力推進燃煤鍋爐節能環保綜合提升,使工業鍋爐實際運行效率在“十二五”時期末的基礎上提高至少5個百分點,形成4000萬噸標準煤/年的節能能力,大幅降低工業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量。
實施科技創新工程
強化科技支撐能力
中國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科技處處長李光海告訴記者,特種設備安全與節能工作貫穿特種設備設計、制造、安裝、使用、改造、修理、檢驗、檢測等全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我國特種設備安全與節能工作9個方面的科技需求:基礎理論與共性技術、設計制造技術、在用設備健康與安全管理技術、檢測與監測技術、節能減排技術、息化技術、科學監管支撐技術、事故防控與應急處置技術和法規標準體系建設。
《規劃》明確,“十三五”期間,將加強“產、學、研、用、政”一體化的科研隊伍建設,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拓寬科技經費投入渠道,加大科技成果推廣應用,深化全國特種設備科技協作平臺建設,建立科學的考核激勵機制,營造良好的科研氛圍;開展基于大數據的特種設備安全節能環保關鍵技術研究;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先進技術,以數據和信息的智能采集、傳輸存儲、分析處理、挖掘應用為主線,培育特種設備智能檢驗新業態。
據介紹,未來,還將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創新工程,包括高參數承壓類特種設備風險防控與治理關鍵技術研究;移動式承壓類特種設備風險防控與治理關鍵技術研究;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安全防控技術研究及示范;石化裝置關鍵靜設備質量性能檢測評價與控制技術研究;油氣長輸管道及儲運設施檢驗評價與安全保障技術;國家石油及天然氣儲備庫安全保障技術與裝備研發;臨海油氣管道和陸上終端設施檢驗評價與安全保障技術;典型民生基礎設施質量檢測與評價技術研究。
安全節能環保三位一體
智能化助力節能環保
中國特種設備安全與節能促進會副秘書長王為國告訴記者,當前,我國特種設備總體上向著更加大型化、復雜化、高參數化和節能環保等方向發展。然而設備工況條件日益苛刻,帶來了新的安全隱患和急需解決的問題,對特種設備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也給特種設備安全與節能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
據介紹,鍋爐、換熱壓力容器、電梯、起重機械等特種設備,在使用過程中能源消耗量或者轉換量大,具有較大的節能減排空間。據抽樣調查數據,目前我國燃煤工業鍋爐運行平均效率約為70%,比國際先進水平低10%左右,具有約7000萬噸標準煤/年的節能潛力;高效換熱器僅占換熱壓力容器總數量的10%不到,換熱效率低,裝置運行能耗偏高,能源浪費嚴重。同時裝備制造企業規模普遍不大,科研投入不足,產品缺乏創新,同質化現象嚴重,國際市場競爭力不足。特種設備尤其是燃煤工業鍋爐的儀表配備率普遍偏低,自動化控制水平不高。
《規劃》提出,要以智能化、信息化提高特種設備檢測監測水平、安全與節能科學監管效率與水平。特種設備信息化技術領域的重點研究,包括特種設備信息化體系頂層設計及標準體系建設;多層級特種設備安全監管體系數據交換與共享關鍵技術研究;特種設備數據采集標準化技術研究及標準研制;特種設備重要數據挖掘、分析與處理技術研究及應用;特種設備設計、制造、安裝、使用、檢驗檢測等大數據中心的建設。
王為國表示,作為國家節能減排工作的重要領域,鍋爐、換熱壓力容器、起重機械等高耗能特種設備要實現節能減排指標,同時滿足使用需求和安全要求,則更加要依靠科技進步。要加快淘汰落后工藝、技術和裝備,同時依托先進技術的引領,組織對關鍵技術的研究與突破,提高能源轉換效率、開發高效換熱技術、降低設備物耗和能耗、優化控制技術、加強能量回收再利用,加強節能減排成套裝備的研發和推廣應用,建立和完善能效測試與評價技術體系;在節能減排監管領域集成物聯網等先進信息技術,為推動高耗能特種設備節能工作提供有力的科技武器。
"嘿,3個多小時的搶修,可算是把這管線‘救活’了。”7月1日,中國石油大慶油田采油二廠第四作業區N8-21-B646抽油機現場,注采8-4班生產副班長董建輝望著運轉自如的設備,黝黑的臉上露出了笑容。面
在山東海化熱電公司,有這樣一位深耕鍋爐檢修領域的工匠大師。他視設備如朋友,以赤誠之心和精湛技藝呵護設備,為企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他就是海化熱電公司檢修部鍋爐本體班班長王如生,曾獲海化技能專家...
據武邑縣應急管理局通報,2025年5月30日18時30分左右,武邑縣一化工企業車間發生煮洗釜爆炸,造成5人死亡、2人受傷。雖然通報沒有點出企業名稱,但因為發生事故的設備是煮洗釜,結合武邑縣有數家硝化棉...
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蜀南氣礦結合季節性生產特點和高質量上產迫切需求,堅持以“查漏補缺、查弱補強、查短補齊”為抓手,采取得力措施抓實生產現場設備管理,全面確保生產設備設施安全、平穩、經濟運行。
當盛夏的熱浪滾滾而來,化工企業生產一線便開啟了一場“夏季四防”的硬仗。對于海灣精化公用工程廠的設備管理來說,這場戰斗沒有硝煙,卻處處是考驗,設備能否穩定運行,關乎著整個生產的命脈。拿冷凍機組這類關鍵...
6月24日10時,隨著警報聲驟然響起,南堡1號儲氣庫集注站特種設備突發事件專項應急演練正式啟動。冀東油田儲氣庫建設項目部聯合多家單位,以“超現實”事故場景為考題,開展應急處置與協同作戰能力實戰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