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9月,國內聚碳酸酯(PC)市場迎來久違的反彈行情。以華東PC市場為例,目前注塑級低端料和中高端料商談價格較8月底上漲350~900元(噸價,下同),漲幅在2.03%~7.35%。
后市來看,需求增長不及預期,加之自身新增產能將釋放,預計PC此番漲勢難以持久,生產企業虧轉盈幾乎無望。
貨源預期增加
PC市場在8月創下2021年以來新低后呈現低位盤整格局。進入9月,供應面減少,助力PC市場走出谷底。
據了解,9月初,華北地區26萬噸/年PC裝置因突發狀況臨時減產,PC市場順勢上攻。華北PC工廠領漲市場,出廠價格先上調300元、后又上調400元,山東PC工廠更是連續3天上調出廠價格,一時間市場做多氛圍提振。
目前,國內PC生產企業裝置負荷均偏低,在68%左右。其中,魯西化工30萬噸/年裝置維持單線運行,整體負荷在三成左右;中藍國塑10萬噸/年裝置于9月初恢復運行,整體負荷在六七成;上海三菱10萬噸/年裝置停車檢修;甘寧石化7萬噸/年裝置仍處于停車階段,暫無開車計劃;燕化6萬噸/年裝置于8月15日停車檢修,計劃9月中下旬重啟。
“另外,臺化出光20萬噸/年PC裝置近期重啟,華北地區突發狀況裝置也逐步復產,加之浙石化二期PC裝置存投產計劃,PC市場供應預期增加。此外,伴隨PC價格再度回升至下半年以來偏高位,獲利盤隨行出貨意愿較強,但下游心態謹慎觀望為主。PC市場續漲壓力重重,此番漲勢或臨近尾聲。”隆眾資訊分析師相飛飛說。
需求旺季不旺
PC供應預期增加,而下游需求受國內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及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增長有限,將施壓PC市場。
從目前來看,“限電”影響減弱,但下游需求旺季不旺,終端工廠新增訂單未達到往年同期水平。需求端疲弱難以給PC市場帶來強力支撐。
從下游汽車行業來看,1~8月,雖然我國汽車產銷量同比分別增長4.8%和1.7%,但增速明顯放緩。
另外,出口也難以帶動PC市場繼續走高。國產PC多為中低端產品,出口至東南亞地區尚可,但繼續向外拓展難度系數較大。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國PC出口量。
數據顯示,1~7月,我國PC累計出口18.26萬噸,同比下降約11%;累計進口81.5萬噸,與去年基本持平。進多出少也加大了國內PC市場供需矛盾。
相飛飛分析認為,需求不及預期,加之自身供應充足,供需矛盾難以理順,將拖累PC市場繼續上漲。
成本倒掛難改
7月中下旬以來,原料雙酚A市場持續震蕩上行,價格從1.17萬元漲至目前的1.32萬元,擠壓PC獲利空間。
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PC行業噸產品平均盈利在617元,為近3年同期最好水平,但到了7月則僅有43元。8月后,PC企業開始出現虧損,9月一度虧損近900多元,后因市場價格上漲,目前虧損723元。
金聯創分析師葛琳琳認為,雙酚A市場開啟反轉之旅的重要因素是下游開工率逐步提升,而雙酚A生產企業無產銷壓力積極挺市。此外,主力生產企業相繼停車檢修,浙石化競拍價連漲,使得雙酚A市場重心不斷上行。
“后市來看,雙酚A下游環氧樹脂及PC企業整體開工相對穩定,雙酚A剛需仍存。目前現貨可流通量相對穩定,加之成本支撐,貿易商低出意愿不高。另外,華東某企業競拍價格進一步大幅上揚,持貨商心態樂觀。預計后期雙酚A市場或進一步走高,讓利于PC等下游的可能性不大,PC企業‘金九’虧轉盈幾乎無望。”葛琳琳分析說。
8月27日,萬華化學與吉利汽車在萬華化學寧波研究院聯合舉行發布會,正式宣布車規級光導聚碳酸酯(PC)材料合作成果。萬華化學成為首家進入吉利汽車車燈導光級材料核心供應鏈的中國本土企業。
8月5日,埃萬特宣布,為其面向歐洲、中東和非洲市場的再生聚碳酸酯(PC)及PC共混材料產品組合新增多個牌號,以滿足這些地區電子電氣行業對可持續材料日益增長的需求。
8月12日,在江蘇無錫舉行的2025聚碳酸酯行業高質量發展研討會上,中國合成樹脂協會理事長何盛寶表示,當前聚碳酸酯(PC)正處于“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要通過高端化、差異化、綠色化發展,破局“內卷...
近日,滄州大化20%硅含量共聚聚碳酸酯(PC)投料試車,鞏固了滄州大化國內唯一采用管式連續工藝生產硅共聚PC粒料產品企業的行業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