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6日舉行的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全國總工會界別會議上,一位委員感慨地說:“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對我們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特別重視,內容特別多。”
記者翻開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在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部分,看到要“增加制造業、服務業緊缺技能人才供給”等內容。那么,什么樣的技能人才、產業工人才是我們當今最急缺的呢?帶著這個問題,記者采訪了多位代表委員,他們的回答是:創新型、懂“數字”的工人最具吸引力。
具備創新能力的工人最急缺
“高技能人才是產業工人隊伍的優秀代表,他們不僅是技術的執行者,也是創新的實踐者,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隨著現代化產業體系向深向新不斷完善,對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產業工人的需求也更為迫切。”全國人大代表、聯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月明說。
全國政協委員、沈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姜妍的看法與此不謀而合。從一線產業工人到沈鼓集團副總工程師、我國首臺套百萬噸級乙烯壓縮機的設計師,她坦言,正是在多個一線崗位工作的經驗讓她不斷迸發出創新的靈感。
但目前,我國產業工人還存在學習、創新動力不足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一汽解放大連柴油機有限公司高級技師鹿新弟向記者出示了一組數據:目前,我國高級工、中級工、初級工占技能勞動者的比例分別為25.7%、54.6%、19.7%,與發達國家高級工占35%、中級工占50%、初級工占15%的比例相比,高級工占比差距明顯。
“職工作為企業創新的主體,其技能水平和創新能力直接決定企業的發展潛力。”在鹿新弟帶來的《關于將技術創新獎勵納入工資專項集體合同的建議》中,他提到,要建立健全技術創新成果激勵獎勵機制,進而實現法治化、合同化。
“可以根據職工技術創新成果為企業創造的價值,給予專項獎勵或分紅、工資上浮、崗位升職等激勵。”鹿新弟說。
既懂行業又懂數字化的工人最急缺
記者注意到,今年兩會上代表委員們多次提到要加強對一線產業工人的數字化技能培訓。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5年將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將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在此背景下,加快培養具備多維知識結構、熟練掌握新型生產工具的一流產業技術工人隊伍就顯得格外迫切。”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總工會常務副主席齊為民感慨道。
記者翻閱上海等地人社局發布的急需緊缺高技能人才職業目錄發現,與數字化有關的職業占了“半壁江山”。多工序數控機床操作調整工、人工智能訓練師、……產業的轉型升級也對產業工人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首都公路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京開高速公路管理分公司榆垡收費管理所收費班長王爭認為,“既懂行業又懂數字化”的產業工人不僅需要掌握數據分析、編程和機器學習等新的技術技能,還需要提升創造力、批判性思維和溝通能力等軟技能。
“要培養這樣的產業工人隊伍,首先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建議相關政府部門研究制定全面的人工智能教育培訓規劃,同時出臺相關政策,支持在職職工的AI技能培訓和職業轉型教育。此外,開發適合一線職工的培訓課程也至關重要。”王爭談道。
具有職業吸引力的“工人”最急缺
除了對創新型產業工人培育建言獻策以外,鹿新弟還提出,為在全社會營造尊重工匠、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圍,要在國家層面設立“中國工匠日”。
但是工匠的培養并非易事,因為“工人”作為一份職業,目前對全社會缺少吸引力。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化學工程第四建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周鴻指出:“當前全社會關心支持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氛圍逐步形成,但離產業工人‘都是值得我們尊敬的’目標和地位還有距離,其權益保障也有待完善。”
對此,周鴻建議完善工匠人才的激勵措施,推動產業工人共享現代化建設成果,在經濟收入、職業發展、社會地位上給予工匠人才充分保障,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在暢通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方面,此前人社部已出臺新八級工制度。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茂名石化公司煉油分部催化精制部四催化內操(主管技師)阮陽越指出,這是推動技能人才職業發展、助力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但據人社部統計,截至2024年9月底,全國累計備案2.3萬家企業參與“新八級工”等級評定,試點企業以大中型企業為主,且多集中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只占全國企業總數的0.065%。
鑒于此,阮陽越建議全面推動新八級工的制度落地實施,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強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撐。
在青島董家口經濟區,海灣化學40萬噸/年氯乙烯三期等一批重大增量項目近期掀起收官熱潮。高端化工與新材料產業是青島構建“10+1”創新型產業體系、提質發展的三大優勢產業之一。新項目的陸續落地,意味著海....
7月1日,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連發兩份公告宣布,分別完成出售聚苯乙烯(XPS)保溫材料業務和收購Alsachimie合資企業49%的股份。 巴斯夫當日宣布,已于6月30日完成擠出聚苯乙烯(XPS....
6月30日,交通運輸部、工信部等六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動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并提出發展新能源清潔能源船舶、打造綠色低碳港口等,加快內河航運綠色低碳轉型。
中化新網訊6月28日6點28分,上海潔達尼龍材料有限公司首批優級品己二胺正式產出,標志著位于上海化學工業區的上海潔達尼龍一體化項目12萬噸/年己二胺裝置一次投料開車成功。該項目是上海化學工業區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