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國平煤神馬集團減碳技術公司碳資產管理事業部副經理穆倩楠接到一個任務:公司獲準參與《溫室氣體 產品碳足跡量化方法與要求》中尼龍66鹽和精己二酸兩項國家標準的制定工作,并由她負責組織文本草案編制。
“這一重要任務標志著公司在碳足跡量化領域的技術實力獲得國家認可,當時真的很激動。”穆倩楠說。
為做好綠色低碳轉型,2021年9月,中國平煤神馬集團成立減碳技術公司,負責集團內部的碳排放管理、碳資產開發及服務、減碳固碳技術服務、碳足跡評估及綠色低碳產業鏈構建等工作。穆倩楠從集團尼龍化工產業的產品分析員轉型為碳足跡評估技術員。
“當時,碳足跡評估是個新生事物,公司沒有任何技術積累、經驗可循,自己完全是個‘碳小白’。”穆倩楠回憶說,第一天面對“范圍三排放”“系統邊界”等術語時,這位化工專業高材生直言“像聽天書”。
辦公室里至今掛著她手寫的便簽:“碳足跡評估報告=原材料獲取+生產+運輸+使用+回收”。“那時候我們查資料、上網課、找專家,抓緊一切可能的時間補課。”穆倩楠說,半年的時間內,啃完了4個國際標準和規范,并且邊學邊摸索,形成了自己的產品碳足跡項目執行流程。
2023年,中國平煤神馬集團選擇尼龍產業鏈上12種市場占有率高、產業規模大的產品作為首批碳足跡管理產品進行評估。
“同行業來講,一種產品的碳足跡評估就需要一個月,而我們一個月完成了12種產品的評估。”穆倩楠說,那時候經常加班到凌晨2點。
功夫不負有心人。2024年,中國平煤神馬集團減碳技術公司又完成尼龍產業鏈上3種產品的評估,實現了整條產業鏈主導產品碳足跡評估的全覆蓋,并且開始鋰電池產業鏈碳足跡摸排。
每份評估報告如同產品的“綠色體檢表”,不僅暴露碳排放“病灶”,更會給出精準“治療方案”。穆倩楠說,通過工藝優化和能源替代,目前集團整條尼龍產業鏈上減排二氧化碳70%以上,20種產品相關產線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160萬噸,其中己二酸產品減排效果最顯著,走在國內行業前列。
“碳足跡作為衡量產品或服務在全生命周期中溫室氣體排放的指標,已被納入國際貿易的考量因素。”穆倩楠展示著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的最新文件說,當海外客戶要求提供每個生產環節的碳排放數據時,我們的評估體系就是談判桌上的“硬通貨”。在全球經濟形勢下行的背景下,“神馬”品牌目前仍是國際頭部企業穩定的上游重要供應商。
憑借扎實的工作積累,穆倩楠逐漸成為公司技術研發的帶頭人,她的團隊先后參與了多項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的編制。特別是2024年,主導起草了《溫室氣體 產品碳足跡量化方法與要求》中尼龍66鹽和己二酸和兩項團體標準,為此次獲準參加國家標準制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如今,隨著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對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的擴圍,以及歐盟即將對相關產品征收碳關稅,面對產業鏈的向上傳導,她的團隊又投入到集團煤焦、鹽化產業主導產品碳足跡評估工作中。
“作為集團的‘碳探路者’,我們要繼續推動企業挖掘減碳潛力、優化供應鏈管理、提升產品低碳競爭力。”穆倩楠堅定地說,她和她的團隊要用一份份“綠色體檢表”,為平煤神馬制造烙上世界認可的低碳印記。
?近日,上海市組織開展以“節能增效煥‘新’引領”為主題的2025年節能宣傳周系列活動。活動深入挖掘行業、企業節能減排工作經驗、特色、亮點,講好“雙碳”故事,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6月30日,交通運輸部、工信部等六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動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并提出發展新能源清潔能源船舶、打造綠色低碳港口等,加快內河航運綠色低碳轉型。
6月23日-29日,為增強全民節能意識,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晉能控股裝備制造集團各化工企業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圍繞主題為“節能增效,煥‘新’引領”開展2025年全國節能宣傳周和全國低碳日活動,營造節能降碳...
當前,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已成為時代命題。6月28日,在北京舉行的2025能源產業生態論壇上,多位專家提出,對能源化工行業來說,在時代浪潮中迎接機遇與挑戰,以綠色低碳、科技創新打造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