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網訊 6月16~18日,在石家莊召開的2021年廢鹽處理處置及鹽資源綜合利用(喬發)論壇上,與會專家代表一致認為,廢鹽的資源利用必須實行全過程管理,走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路線。
中國工業環保促進會會長李英冀表示,目前,農藥、印染、煤化工、焦化等諸多行業產生的含鹽固(危)廢數量大、種類多,處理處置難度大,填埋場地有限,廢鹽問題已成為制約行業綠色發展的一大障礙。
中國企業管理研究院再生資源產業化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曲睿晶指出,對危險廢物實現資源化循環利用,減少原生礦使用,才能真正實現減污治理。對于廢鹽處置,他建議固管部門出臺資源化利用豁免政策,及時制定處置規范和資源化產品標準;鼓勵龍頭企業牽頭組建跨行業、跨專業協同創新聯盟,并培訓專業化的管理人員。
山東省環科院檢測與評估中心主任曹大勇談到,廢鹽來源廣泛、種類繁多,有毒有害物質含量高,將廢鹽資源化利用是目前對其最為合理的處置方式。他強調,廢鹽綜合利用過程中的健康風險評價尤為重要。而且在健康風險的評價中,尤其要關注最終殘留在鹽中的各類溶媒、反應副產物及原料殘留等。
中鹽工程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資源研究設計所所長張仂建議副產鹽可優先考慮為“兩堿”供鹽。他介紹說,國內氯化鈉主要有燒堿、純堿、日化、印染等幾十種用途,其中“兩堿”用鹽量占到氯化鈉消費總量的70%左右。國內純堿裝置用鹽量較大,可以考慮副產鹽與原鹽摻混使用,生產工業碳酸鈉。
目前,國內一些企業在廢鹽集中處置和資源化再利用技術開發方面已經走在了行業前列,例如蘇州喬發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創新的低耗高效MVR蒸發器裝置核心技術,可以實現廢鹽的集中處置、資源再利用。目前該技術已廣泛應用于焦化、炭黑等行業。
10月12日,生態環境部表示,為規范和指導農藥行業廢鹽利用處置的環境管理,現批準《廢鹽利用處置污染控制技術規范(農藥行業)》為國家生態環境標準,并予發布。
? 近日,記者在2024精細化工行業及園區綠色發展大會暨第九屆化工行業危廢及廢鹽處理處置論壇上了解到,不少固廢具有先天的減碳潛力,開展固廢治理的意義不僅僅是環境保護,其中還潛藏著諸多發展良機。
5月17—19日,2024精細化工行業及園區綠色發展大會暨第九屆化工行業危險廢物及廢鹽處理處置論壇在寧夏銀川舉行。
3月13日,中國化學工程第十一建設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與甘肅耀望化工有限公司成功簽約——甘肅耀望廢鹽資源綜合利用年產30萬噸燒堿及30萬噸無汞化PVC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