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網2015年6月3日訊 維護水環境安全事關我國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等大局工作,要有系統性考慮,要深化改革和強化法治,要服從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
?
?
隨著水資源開發利用與水污染防治矛盾的不斷凸顯,以水質安全和水量利用為核心的水安全問題已經上升到了事關國家發展的全局和戰略高度。維護水環境安全事關我國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等大局工作,該問題的戰略性、復雜性、基礎性客觀要求解決方案也要有系統性考慮,要深化改革和強化法治,要服從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從“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的原則考慮,國家有關用水、治水、管水應遵循以下主要策略:
一是將嚴格用水總量控制和提高用水效率相結合,強化水資源緊約束的相關制度建設。要堅決守住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提升、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實施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強化水源戰略儲備,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牢牢把握“節水優先”的根本方針,構建現代化水網體系,采用先進技術提高用水效率,重點發展節水型產業,加快淘汰高耗水企業。科學設定水資源開發利用強度,在確保生態環境和水資源承載力的基礎上,穩步推進水電開發和跨流域調水工作。支持變生活污水及工業廢水為可利用水的科技創新,按照循環經濟發展思路,加大城鎮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和雨洪水資源利用力度。要建立統一、高效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徹底扭轉九龍用水、九龍管水的現狀,努力消除水資源使用的體制機制障礙。
二是將防治水污染和環境質量目標管理相結合,水污染防治的流域協同管理是重點。要堅定不移地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目標導向,把預防污染放在水污染防治工作首位。加強水污染、土壤污染的綜合防治和污染物協同控制。推進城鄉污水處理體系建設,妥善解決污水直排問題。加強重要生態保護區、水源涵養區、江河源頭區和濕地保護,嚴格禁止向水源地排污。加強科技創新對水體污染控制的支撐作用,積極推進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重要成果的轉化和應用。要進一步完善與建立我國流域的協調管理體制機制,嚴格實行流域水體斷面監測。
三是將健全法律、完善標準和加強執法水平、提高治理能力相結合。要堅持依法治水,強化人大有關水安全的立法與執法監督的法治保障,明確規劃引導、政策調控、嚴格執法的政府責任。不斷完善水資源保護和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執法和處罰力度,進一步重視水安全應急工作,防止跨境水安全事故發生。加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手段支撐,堅持政府與市場兩手發力,合理劃分中央與地方事權,發揮好政府宏觀調控的作用,更大程度、更廣范圍發揮好市場機制的作用,建立中國特色的水生態文明治理體制與機制。
?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農工黨中央主席陳竺在河北調研時說。
關于印發《環保“領跑者”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 財建[2015]50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局)、環境保護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
水利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衛生計生委環保部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作的通知 2015-06-25 水農〔2015〕25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 保障...
環境保護部污染防治司司長趙英民6月4日在京表示,當前我國污染防控和環境管理思路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即由以前的污染物減排為核心,轉變為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污染減排效果要用環境質量來驗證。 在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