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渤海鉆探公司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金牌獲得者安陽
10月11日,中國石油渤海鉆探第一鉆井公司50118鉆井隊員工正在施工現場檢修設備。紅工衣三五成團,分不清你我他,卻有一個全國冠軍藏匿其中。他是誰?小圓臉,板寸頭,眾人一指,冠軍小伙安陽抬起頭來,嘿嘿一樂。
從高中畢業后就開始打工,到站上全國冠軍的領獎臺,一個普通務工男孩如何層層蛻變破繭成蝶?安陽用自己的經歷給出了精彩回答。
回望過去,安陽直說“把我扔人群里立馬就找不到了。”他曾在石油管道部門干過幾年電焊,是蕓蕓焊工中最不起眼的那個他。由于原始學歷低,工作中處處受限,再加上離家遠休息少,“換工作”的念頭經久不散。2017年,他通過社會化招聘的身份輾轉來到渤海鉆探公司,期待一個全新的開始。
“我到隊第一天,隊長王紅巖就親自帶著我和幾個新同事在現場走了一圈,還給每個人指定了一名老師,‘盯’著我們適應、成長。”回憶起報到那天,安陽記憶猶新,“這之前哪有師傅帶,不都是自己摸索么!渤鉆真不一樣,‘導師帶徒’是新員工標配,不分工種,不看學歷!”
喜歡鉆研的安陽,非常享受能隨時提問的大環境。“有啥不懂直接問我師傅,還可以問隊長問技術員,‘私教’的感覺我可太喜歡了。”鉆桿怎么排列、振動篩怎么操作、泥漿密度怎么測量,安陽像個小尾巴一樣,跟在師傅身后見什么學什么,掌握了外鉗工、井架工等多個工種的操作技能,“小伙不錯,一學就會。”師傅點點頭。
“良才善用,能者居之。” 半年后安陽出徒,被破格提拔為副司鉆。渤海鉆探靈活的選人用人模式,打破了“按用工性質分配崗位”的鐵律,很多關鍵崗位向“想成事、能成事、善成事”的人靠攏,更多的橄欖枝遞出來,成為務工人員在鉆探一線經年打拼的動力。
從小學徒到鉆工,再到副司鉆、司鉆,安陽像打了雞血一樣,爆發出巨大潛能。他邊工邊讀拿下石油大專文憑,一次不落地參加渤鉆兩級技術技能培訓,從‘不懂不會’變身‘高精尖專’,在職業發展中積累了大量的理論知識和現場經驗。他用六年時間突破了務工人員的“打工”天花板,成功從司鉆繼續向上,先后成為了鉆井隊帶班隊長、隊長,帶領50多個兄弟承擔施工重任,在第一鉆井公司石油鉆井工競賽中屢屢獲獎,成為務工人員的優秀代表。
安陽坦言,“所有的成績離不開身邊人的鼓勵和引導,更離不開公司科學的培訓體系和激勵政策。”
深入推進人才強企工程,針對人才價值提升、渤海鉆探公司出臺了一系列技能人才培養利好政策,狠抓班組長隊伍建設,加快培養高技能人才,更加平等、更高質量的教育培訓為越來越多的青年務工員工打開了通往成功成才的大門,一大批高級技師應運而生,“石油名匠”逐一顯現,成為推動基層管理提升的“加速器”。
“公司逐步建立了社會化用工職業發展通道和薪酬待遇體系,鼓勵大家通過參加多門類的培訓和各級別的技能競賽為自己‘鍍金’,持續提高專業技能水平,成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石油鐵軍’。此外還有機會轉換用工身份,達到一定要求后可以落戶天津。”人事部門負責人現場慰問備賽集訓選手時說。
安陽真切感覺到,個人職業發展通道與公司人才培養方向是一致的。他暗下決心,踐行“簡單的事情重復做就是行家”,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讓自己成長得再快、更快些。每次班后會上,他都習慣復盤當天的經驗,總結出更快、更安全、更符合現場實際的操作方法,并通過一次次改進,不斷刷新單井施工紀錄。
積極的心態、勤奮的姿態、高昂的狀態,加上培養的常態,讓安陽一步一步成為中國石油響當當的技術能手,成為被隊長強推的“種子”選手:天津市第三屆海河工匠杯石油鉆井工技能大賽銀牌、中國石油首屆技術技能大賽金牌、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金牌……當無數聚光燈打向領獎臺上的他,安陽想起全力備戰的日日夜夜,隊長秦磊的話飄蕩在耳邊,“不輕言放棄,只要有萬分之一的機會,也要試一試、拼一拼!”安陽很慶幸自己成為了渤海鉆探這個大家庭的一員,“人人都有機會向上攀登,感恩遇見!” (通訊員張雯瓊 中國化工報曲照貴)
11月15日上午9時許,位于中馬欽州產業園區的恒逸欽州高端綠色化工化纖一體化項目建設現場,隨著監理、施工、生產、管理單位四方簽署中間交接證書,廣西恒逸年產120萬噸己內酰胺—聚酰胺產業一體化及配套工程...
在山東裕龍石化順丁橡膠工程項目部就有這樣一個年輕人,他像尖毛草一樣前期拼命扎根積蓄力量,后期蓬勃生長。2017年,大學畢業后的他毅然決然地來到中化二建工作,投身于施工一線至今已是第六個年頭。六年里,他...
?重慶是一座山城,絕非浪得虛名。在這里,眼看相距不到百米的兩地,有可能需要你爬梯下坡大半個鐘頭,“9D魔幻城市”之名由此而生。而重慶的化工產業,也在這些此起彼伏的梯坎中拔地而起,向上生長。富氣、無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