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全球知名高性能耐用化學品生產商奧升德功能材料公司(下稱奧升德)宣布,將有序關閉位于中國連云港市的己二胺生產工廠。
值得關注的是,奧升德連云港生產基地去年10月剛剛在連云港徐圩新區舉行開業儀式。
奧升德連云港生產基地總投資約42億元,占地面積約684畝,其中一期投資約12.9億元,主要建設年產20萬噸的己二胺基地,全面投產后預計可實現年銷售收入約28.6億元,稅收約4億元。
回溯時間線,奧升德連云港工廠的落地堪稱“神速”。2022年1月簽約、9月開工,2023年10月試產,2024年10月正式開業。然而,短短一年后卻迎來關停決定。從“重金布局”到“無奈關停”,工廠命運為何反轉?
為何關閉連云港工廠?
奧升德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Phil McDivitt坦言,這一決策是基于對市場動態和監管環境的全面評估。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奧升德宣布進入破產重整,旨在削減債務、優化資本結構。疊加持續的貿易爭端影響,以及行業周期、市場競爭加劇等多重壓力,最終促使公司做出關閉連云港工廠的決定。
盡管連云港工廠關停,但奧升德明確表示,其在中國的蘇州生產基地將繼續照常運營。這一安排或許透露出其深耕中國的決心未變。據悉,奧升德預計于今年下半年完成破產重組流程,未來將進一步優化全球業務結構。
今年以來,受經濟環境、行業周期等因素影響,全球化工巨頭關停工廠、調整業務的動作愈發頻繁。就在今年2月,奧升德位于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格林伍德生產基地已率先關閉,此次連云港工廠的關停,意味著其產能核心將進一步向美國本土回歸。
不過,盡管奧升德面臨短期困境,但其在高性能材料領域的技術積累仍不容小覷。從Starflam500等創新產品,到再生聚酰胺材料布局,公司始終聚焦于為汽車、能源、醫療等領域提供解決方案。此次關閉工廠,或許是其“斷臂求生”、輕裝上陣的戰略選擇。
市場格局如何重塑?
作為全球前三的尼龍66生產商,奧升德的調整無疑將對行業格局產生影響。尤其在中國市場,隨著本土企業己二腈技術突破、產能擴張,進口依賴度逐步降低,外資企業面臨的競爭壓力正持續加劇。而對等關稅的存在,也讓美國企業在華運營成本居高不下,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從尼龍全產業鏈的角度來看,奧升德關閉其連云港工廠,或將產生如下影響:
上游方面,該工廠原計劃年產20萬噸己二胺,關閉后,全球己二胺供應減少。短期內,市場上己二胺供應緊張局面加劇,尤其在亞太地區,依賴該工廠供應的企業將面臨原料短缺,可能需從其他地區進口或尋找替代供應商。
此外,供應減少及市場恐慌情緒或推動己二胺價格上漲。正如此前巴斯夫己二胺工廠因電氣事故停產,引發己二胺供應短缺和價格上漲。奧升德連云港工廠關閉,將使己二胺價格進一步上升。
對中游的影響來看,由于己二胺是生產尼龍66的關鍵原料,工廠關閉使尼龍66生產商獲取己二胺難度增加、成本上升。部分依賴奧升德連云港工廠供應的企業,可能因原料不足而減產甚至停產。
尼龍66生產成本增加,供應減少,在需求不變或增長情況下,價格將上漲。類似案例可參考科騰關停美國工廠導致二聚體供應量驟降,下游PA66切片報價創下2025年新高。
下游方面,隨著尼龍66價格上漲,下游應用領域如紡織、汽車、電子電氣等企業生產成本或將上升。若無法將成本完全轉嫁給消費者,企業利潤空間將被壓縮。此外,下游企業可能因尼龍66供應不穩定,面臨產品生產計劃調整、交貨期延遲等問題,影響其客戶關系和市場競爭力。
總體來看,奧升德關閉連云港工廠,會改變全球尼龍產業鏈的區域供應格局。亞太地區尼龍原料供應減少,當地企業可能加大對本土己二胺和尼龍66生產商的支持與合作,推動區域產業發展。
同時,在供應緊張和成本上升壓力下,尼龍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可能通過并購、合作等方式整合資源,提高產業集中度,增強抗風險能力。
對國內企業來說,己二腈國產化提速疊加奧升德工廠關閉,使國內企業面臨的國際競爭壓力減小,為國內己二胺和尼龍66企業提供發展機遇。本土企業如何抓住窗口期,在技術創新、產業鏈協同上持續發力,進而重塑全球競爭格局,值得持續關注。(雪路)
韓國油氣行業分析師近日表示,在韓國國家石油公司(KNOC)深陷巨額債務之際,韓國領先的私營煉油商SK創新計劃在未來十年內擴大其在亞洲地區的上游業務,率先承擔起確保韓國原油供應安全計劃的重任。
殼牌公司(SHELL)6月25日否認媒體關于其正在積極洽購英國石油公司(BP)的報道。殼牌發言人表示,“這只是市場的進一步猜測,目前沒有進行任何談判。”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殼牌公司正就收購與B....
歐洲石化行業掀起了一股的“去產能潮”仍在持續。歐美兩大化工巨頭英力士和西湖公司同日宣布,將永久關停各自旗下位于歐洲的一家工廠并裁員。 西湖公司將關閉荷蘭佩爾尼斯工廠 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三菱化學6月16日公告,決定搬遷在中國的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工廠——三菱化學高分子材料(南通)有限公司。 自2001年起,三菱化學高分子材料(南通)有限公司一直在江蘇省南通經濟技術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