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一期《自然·合成》報道,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研究人員開展的一項研究,已成功合成出科學家們數十年來孜孜以求的一種新型碳——石墨炔。該成果填補了碳材料科學長期存在的空白,或為電子、光學和半導體材料研究開辟全新的途徑。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不斷探索構建新的碳同素異形體,石墨炔正是研究的焦點之一,因為它與另一種受到工業界高度青睞的碳“神奇材料”石墨烯相似。石墨烯研究已經在2010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然而在石墨炔領域,盡管經過數十年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科學家只創建出幾個石墨炔片段。
根據sp2、sp3和sp雜化碳(或碳原子與其他元素結合的不同方式)及其相應鍵的利用方式,可采用不同的方式構建碳同素異形體。最著名的碳同素異形體是常用于鉛筆和電池等工具的石墨以及金剛石,它們分別由sp2碳和sp3碳制成。
科學家們利用傳統化學方法成功地創造了各種同素異形體,包括富勒烯(其發現于1996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和石墨烯。然而,這些方法不允許不同類型的碳以任何大容量一起合成,這使得推測具有獨特電子傳導、機械和光學特性的石墨炔材料,停留在理論階段。
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化學系教授張偉團隊使用炔烴復分解過程以及熱力學和動力學控制,成功地創造出以前從未實現的成果:一種可與石墨烯的導電性相媲美但可控的材料。炔烴復分解是一種有機反應,需要重新分配或切割、重整炔烴化學鍵(一種具有至少一種碳—碳三重共價鍵的碳氫化合物)。
張偉表示,石墨烯和石墨炔之間有很大的區別,而石墨炔有望成為“下一代奇跡材料”。
雖然材料已經成功創建,但研究團隊希望進一步研究它的特定細節,包括如何大規模創建材料以及如何對其進行操作。張偉說,研究團隊正在嘗試從多個維度探索這種新型材料,包括實驗和理論,從原子級到真正的設備,這些努力將有助于弄清楚該材料的電子傳導和光學特性如何用于鋰離子電池等工業應用。
中化新網訊7月4日,第十四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現代石化專業賽新聞發布會在湖南岳陽舉行。本次大賽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湖南省科學技術廳、岳陽市政府聯合舉辦,主題為“綠創石化,智領未....
近日,嵐澤能源千噸級費托合成航煤餾分油中試裝置順利通過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72小時現場考核,費托合成航煤餾分油前沿技術邁出了從實驗室向產業化發展的關鍵步伐。
中化新網訊日前,中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控技術)聯合湖北三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北三寧),利用工業人工智能(AI)大模型在硫磺制酸車間的智能化、無人化方面實現突破,人工操作頻次從過去....
近日,采用國家能源集團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外給電子體技術,國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GX2026S聚丙烯新牌號產品在用戶工廠實現連續長周期穩定生產地毯絲,產品拉絲速度達2600米/分鐘,超客戶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