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廈門東渡檢驗檢疫局對外表示,今年以來,進出口危化品偽報瞞報案件數同比去年增長300%,呈現案件高發態勢。
眾所周知,危化品具有易腐蝕、易爆炸等特性,從生產到儲運的各個環節都必須謹慎對待,否則將釀成安全事故,甚至帶來不可挽回的環境污染損失。然而,記者連日來通過調查采訪發現,廈門東渡檢驗檢疫局出現的情況并非個例,在我國350多個有危化品進出口業務的口岸,未加貼危險公示標簽、未使用合格的危化品包裝、在普通貨物中夾帶危化品,這些違法現象不在少數,國門安全隱患亟待關注。
有的信息虛假
有的干脆不報
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監管處化礦科科長張坤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根據法律規定,凡列入《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實施檢驗檢疫的進出境商品目錄》(以下簡稱《法檢目錄》)或者《危險化學品目錄(2015版)》內的危化品,進出口時均須到檢驗檢疫機構進行申報。
“如果企業在進出口危化品時未申報,或在申報時提供虛假材料信息,以普通化工品名義申報危險化學品,均屬偽報瞞報。”張坤明說。
記者了解到,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的《2016年進出口工業品檢驗監管十大典型案例》中,就有一起嚴重的偽報瞞報案: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焰興貿易有限公司申報出口一批貨物共計16000千克,價值67100美元。而抽樣鑒定結果表明,申報品名為穩定劑的貨物,實際為第4.1類自反應物質;申報品名為聚乙烯彈性體的貨物,實際為第5.2類有機過氧化物;申報品名為色粉的貨物,實際為第4.1類自反應物質。該批貨物均未加貼危險公示標簽且未使用合格的危險化學品包裝,違反了《關于進出口危險化學品及其包裝檢驗監管有關問題的公告》(總局2012年第30號)相關規定,構成法定檢驗的出口危險化學品不如實報檢、出口危險化學品包裝不合格、逃避出口商品法定檢驗的違法事實。
根據質檢總局通報,2016年,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廣東、深圳、珠海、廈門和廣西等檢驗檢疫機構發現了15192批、涉及金額150億美元的進出口不合格危險品。
2017年以來,情況又是如何呢?
4月,一批來自瑞士的進口危化品鏈條噴霧劑,被福建省廈門海滄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發現,該批貨值2000余美元的危化品使用有限數量標識包裝,而且無中文安全公示標簽。
同樣在4月,江蘇無錫檢驗檢疫工作人員在對申報為普通化學品的35個閉口鋼桶的進口貨物實施檢驗時,發現該批貨物包裝上貼有“易燃”“危害健康”等聯合國危險貨物運輸標志。經檢測后確認,該批貨物實際為烤酚醛樹脂涂料、變性乙醇溶液稀釋劑,屬于易燃物,是第3類危險化學品。
3月,廈門口岸有27桶危險化學品,被申報為鞋底,意圖夾帶出口,被廈門東渡海事局現場查驗時發現。
1月,廣東省珠海橫琴檢驗檢疫局查獲一批未經申報、計劃銷往澳門的危險化學品。
違法只圖省時省錢
執法過程也存漏洞
記者在采訪索普集團負責產品進出口業務的相關人士時了解到,就整個行業而言,危化品進出口偽報瞞報行為確實存在于少數企業中,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報檢程序太復雜所致。
天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天業物流公司黨委書記嚴健也向記者表示:“當前對進出口危化品檢驗檢疫實施的方法有些不靈活,不利于貿易企業‘快進快出’的報檢。”
張坤明分析認為,出現這種違法現象的原因有二。一是部分企業為降低向口岸部門申報查驗的時間成本,或危險貨物存儲、裝箱的經濟成本,存在主觀逃避檢驗的情況;二是海事、檢驗檢疫、海關等部門都參與進出口危化品的檢驗監管,但各職能部門業務監管系統并未全面聯通,企業申報相關信息可能存在不一致,也給不法商人帶來可乘之機。
最為重要的一點,當前,《危險化學品目錄(2015版)》內的危化品未全部納入《法檢目錄》,而根據現行的通關機制,海關只對《法檢目錄》內的商品憑檢驗檢疫機構的通關單辦理通關手續。這就使得一些企業認為,那些未出現在《法檢目錄》的危化品不用申報檢驗,造成某些企業有意、無意出現偽報瞞報情況。
區別對待優質企業
創新檢驗檢疫方法
“偽報瞞報危化品,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張坤明表示,如危險公示信息不合格,則所有可能接觸到的人,包括搬運、儲存、銷售、使用、應急處置等人員,由于不能及時準確地了解貨物的危險特性,可能疏于防范或不當操作,從而造成人身傷害;如包裝不合格,可能造成內容物撒漏、溢出,釋放有毒有害物質,引起燃燒、爆炸、腐蝕、污染等事故。
對此,上述接受采訪的索普集團相關人士建議,應對個別企業的偽報、瞞報違法行為,加大懲罰力度,大幅度提高其違法成本;同時,對長期守規則的企業可適當簡化申報手續,推行互聯網報檢、遠程查驗等新方法,從而提高通關效率。
嚴健也認為,國家檢驗檢疫部門應既做到“監管有效”,又為企業“減負提速”。首先,可根據產品的危險等級、危險分類、物理化學特性,制定危化品的檢驗檢疫實施辦法,對不同的危化品區別對待。
其次,相關部門應把對危化品重點檢驗變成側重對企業重點監管。檢驗檢疫主管部門對從事生產、銷售、進出口危化品的企業,根據企業的生產經營規模、產品研發能力、出口產品類型、產品追溯體系、自我檢測能力等多方面進行風險綜合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制定企業的抽檢比例、監管頻率及重點監管區域等。同時,評定企業的質量誠信,將其納入社會誠信體系中,直接作用于企業經營。對評級高、誠信好的企業,提供高效、快捷的進出口報檢抽檢模式,快速放行;而對評級低、誠信差的企業,實施進出口報檢嚴格查驗。
再次,相關部門應采用現代化、信息化的監管查驗方式。比如采用遠程視頻監控方式,或根據企業原材料采購、生產、質量管控等數據共享,提高檢驗效率。同時,若危化品生產企業自建了檢測實驗室,并通過了認可認證,而且該企業未出現過不合格產品,檢驗檢疫機構可以考慮認可其實驗室的檢測結果,只對其產品進行定期的抽查,減少其產品送檢次數,降低檢測費用。
張坤明告訴記者:“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也正在進行模式上的積極探索,優化工作流程,以降低企業的時間成本及經營成本。同時,借助信息化手段嚴格檢驗,并聯合口岸辦積極建設‘單一窗口’系統,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的同時,防止危化品偽報瞞報的違法行為發生。”
此外,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原局長徐金記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針對我國口岸對危險化學品多頭管理格局、口岸設備亟待加強、口岸應急保障能力亟待提升等問題,建議設立進出口危險化學品指定口岸。
6月25日,中國化學品安全協會高級專家王欣應邀為“一帶一路”國家企業安全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研修班在京授課,結合中亞、東歐國家國情與安全管理需求,以中國實踐為樣本,通過案例解析、體系梳理和互動研討的...
日前,江西省應急管理廳印發《江西省危險化學品(化工)生產企業中試項目安全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從建設要求、安全管理、監督管理3方面,細化了危化品生產企業中試項目建設的具體事項和流程。
近日,在武漢海關所屬武昌海關監管下,武漢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進口的一批價值21.3萬元的光刻膠順利通關進入倉庫,將第一時間投入企業生產。這是湖北首批應用“白名單”管理制度快速驗放的進口危險化學品。
6月25日,榆林經開區舉辦2025年危險化學品火災事故地企聯合應急演練,通過以演促練筑牢安全防線,促進安全生產,進一步檢驗和提升園區危化企業應急救援實戰能力。
日前,位于天津南港工業區的天津南港危化品智慧物流綜合服務中心項目完成建設并具備試運營條件,正逐步分批開放試運營。試運營期間,危化品停車場將根據園區安全管理要求分批分類逐步開放,暫不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