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網訊 近日,蘭州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褚克再入選“全球前0.05%頂尖科學家”國際學術影響力排名榜單,成為甘肅省9名入選者之一。其最新研究成果是以空氣與水為原料,將等離子體與電催化技術交叉融合,構建綠氨合成新路徑。
Haber-Bosch法合成氨存在高能耗、高碳排放等問題。在“雙碳”目標與可持續發展需求驅動下,亟須開發高效、低碳、低能耗的綠氨合成新途徑。
褚克介紹說,自2024年起,其團隊開啟了等離子體—電催化技術用于高值化學品綠色合成的全新策略。“基于長期積累、扎實研究基礎,我們不斷在交叉學科領域尋找突破口,開辟了等離子體與電催化技術融合的綠氨合成新路徑。”褚克談道,該研究將等離子體與電催化技術深度交叉融合,兼具氮源綠色化、反應高效化和工藝節能化三重優勢,契合國家“雙碳”目標與可持續發展需求,為解決當前氨電合成效率低或間接碳排放問題提供了創新方案。同時,該路徑可為其他電催化反應提供借鑒,并有望發展成為含氮高值化學品綠色合成的普適性工藝。
談及取得的成果,褚克說:“我們團隊成員來自多學科領域,這樣的多學科背景不僅豐富了我們的研究視角,也容易碰撞出更多的創新思路,這是我們在科學研究過程中能夠持續取得創新突破的關鍵所在。”據悉,褚克教授組建的“先進納米材料與能源催化”團隊現有8名青年教師和30余名博士、碩士研究生,團隊研究骨干擁有材料科學、物理化學、環境科學等多學科研究背景,充分體現了學科交叉融合的團隊特色。團隊首創“模塊化”科研體系,通過“任務模塊分解—模塊自主創新—成果集成驗證”創新科研模式,取得顯著成效。
7月3日,國內首座天然氣全鏈條多工況深冷處理廠——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鹽亭天然氣處理廠全面投產。這是目前國內技術路線最長、工藝最復雜、功能最齊、全產品種類最多的天然氣處理廠,標志著我國在非常規天然氣...
6月30日,隨著西南油氣田達州凈化公司原料氣日處理量達到400萬立方米,國內最高含硫整裝氣田——渡口河—七里北氣田調試投運成功,標志著中國石油首個自主開發的特高含硫整裝氣田全產業鏈在西南地....
6月26日,國家發改委6月份新聞發布會召開。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介紹說,近年來,相關部門著力促進新能源消納,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效。
廣袤的草原上,銀塔林立,管道如織,全球單廠規模最大煤制烯烴項目——寶豐能源內蒙古年產烯烴項目正在此運轉不息。
近日,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今年壓縮天然氣(CNG)充裝氣量突破1000萬立方米,標志著其在邊遠井天然氣回收領域取得積極進展,資源高效利用成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