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中國純堿工業協會會長王錫嶺向中國化工報記者表示,今年第二季度氯化銨行情好轉,帶動國內聯堿生產企業效益轉好。這使得今年純堿行業的整體效益有望好于去年,虧損額和虧損面都將有所縮減。
氯化銨價格回升 聯堿廠開始扭虧
據王錫嶺介紹,今年4月份以來,氯化銨行業形勢轉好。一方面是氯化銨產量同比減少。截至5月底,國內氯化銨產量與去年相比減少了20余萬噸,同比減少了4.5%。“去年有7家聯堿企業因為虧損停產,從今年初至今,這些企業仍處于停產狀態,無產能釋放。因此,雖然現有聯堿企業前5個月的純堿及氯化銨產能發揮有所提高,但總量同比仍有所減少。”
另一方面是今年氯化銨的出口量大幅增加。2014年氯化銨出口政策調整,肥料用氯化銨取消了以前的淡旺季政策,改為全年按5%征收。雖然氯化銨關稅降低并未立竿見影,當年出口量并無明顯增加,但觀察2015年卻發現,氯化銨出口量顯著增加。今年截至5月底,國內工業氯化銨出口量達5.5萬噸,同比增長17%;肥料用氯化銨出口量達45萬噸,同比增長340%;二元復合肥出口量達47萬噸,同比增長324%。
此外,氯化銨價格與尿素價格密切相關,尿素出口價格回升,也帶動了氯化銨價格的上漲。4月份,尿素價格有所上漲,貨源緊張;5月份,進入全國大范圍的備肥期,中國尿素領漲全球。這在無形中推高了氯化銨價格。
“三方面的綜合作用,使得氯化銨價格從4月份開始上漲,到6月份,氯化銨(包含干銨、濕銨)上漲達200元(噸價,下同)左右,漲幅達60%以上。”王錫嶺表示。
純堿需求仍不足? 效益改觀不明顯
王錫嶺告訴中國化工報記者,從聯堿企業的情況看,今年一季度,雖然純堿價格尚可,但聯堿企業受氯化銨行情不好的影響,仍處于虧損狀態。而4~6月,由于氯化銨價格上漲,有60%的聯堿企業情況轉好,已經出現單月不虧損的狀況,但是盈利情況依然不好。這是由于4月份以后氯化銨行情回升,企業開工增加,市場上純堿供應量增加,純堿價格下降所致。據了解,今年二季度以來,純堿價格下降了100元左右,使得包括聯堿廠及氨堿廠在內的純堿企業的效益尚無明顯改觀。
王錫嶺認為,純堿價格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下游需求,即平板玻璃等對純堿的需求銳減。“以前平板玻璃對純堿的需求每年增長都超過10%,去年降到了1%,今年年初以來已經成為負增長,只有-6%。大量的平板玻璃積壓,導致其產量下降,對純堿的支撐呈斷崖式降低。其他下游行業對純堿的需要也都有所減少,只是沒有平板玻璃那么厲害。”
產能釋放受抑制? 全年市場將好轉
由于下游需求減少,今年上半年的輕質純堿和重質純堿價格倒掛現象嚴重。
王錫嶺介紹說:“重質純堿為輕質純堿的再加工產品,價格普遍要高于輕質純堿。但是由于今年重質純堿銷量受到需求下降的抑制,企業貨款回籠困難,所以相關企業減少了對重質純堿的生產,只生產輕質純堿。市場上輕質純堿的價格曾高于重質純堿30~50元。”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又出現了新的苗頭,即輕質純堿價格也開始下跌。中國化工報記者了解到,以生產輕質純堿為主的聯堿廠因為輕質純堿價格上漲而加大了產量負荷,而本以生產重質純堿為主的氨堿廠由于主打產品銷量減少,也增加了輕質純堿的產量,導致6月份輕質純堿供應增加,價格也隨之降低。而這又會帶動重質純堿價格的進一步下探。
純堿價格的走低有利于抑制產能的增加。“今年下半年,停產的7家總計產能220萬噸的聯堿企業中,只有一家10萬噸規模的小型企業開工,其他將再無新增產能。而需求也將維持原有態勢。因此,綜合來看,在氯化銨行情的帶動下,今年的純堿行業總體將會好于去年。”王錫嶺告訴記者。
前不久還“高燒”不退、猶如盛夏的氯化銨市場,現在卻受到了多面夾擊,難見曙光,漸漸跌入“寒冬”。10月13日,國內氯化銨濕銨主流出廠報價550~630元(噸價,下同),干銨出廠報價在620~680元...
業界提出三舉措應對過剩 今年以來氯化銨市場轉牛,但中國化工報記者上周從中國純堿工業協會采訪中了解到,由于產大于銷,國內氯化銨生產經營困難形勢并未根本好轉,為此協會提出了3項措施以應對產能過剩。...
4月9日,在石化產業發展大會上,2015年度石化行業產能預警報告發布。報告預計,2015年,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程度基本觸底,呈現積極變化。其中,磷銨、純堿、電石等行業產能過剩將進一步改善,煉油、氯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