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行業這五年系列報道之政策篇
在中國整體化工板塊中,染料行業并不算是一個規模特別大的子行業,針對性的政策并不多。然而,中國染料產能占到了全球總產能的60%以上,可以說中國染料政策影響著世界染料發展,甚至影響到下游紡織、印刷等行業的市場。那么,“十二五”期間,針對染料行業發展,國家出臺了哪些政策?在國際市場競爭中需要注意哪些國外的政策法規?行業未來的健康發展又需要什么樣的政策保駕護航?帶著這些問題,中國化工報記者進行了采訪。
定方向 引領行業前行
早在“十二五”開局之年,染料行業的發展基調就已經定下。由于染料行業是國民經濟的傳統產業,國家產業政策大力引導染料行業加大技術投入,支持染料行業從傳統的粗放型、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步向集約化的資本密集型產業轉變。
?
?
龍盛集團染料生產廠區一角。?????? (企業供圖)
?
2011年6月,國家發改委頒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明確了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和重點,其中將“高固著率、高色牢度、高提升性、高勻染性、高重現性、低沾污性以及低鹽、低溫、小浴比染色用和濕短蒸軋染用的活性染料,高超細旦聚酯纖維染色性、高洗滌牢度、高染著率、高光牢度和低沾污性、小浴比染色用的分散染料,用于聚酰胺纖維、羊毛和皮革染色的不含金屬的弱酸性染料以及染料中間體清潔生產、本質安全新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列入鼓勵類投資項目。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制定的《“十二五”石油和化學工業科技發展規劃綱要》則提出了推進精細化工產業結構優化,重點突破和發展產品精細化、專用化、高附加值化技術的目標。該綱要要求開發低污染紡織染料,進入染料生產制造工藝的規模化、清潔化和產品的高品質化階段,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推動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產品結構、淘汰落后產能。
中國染料工業協會制定的《染料工業“十二五”規劃發展綱要》明確了染料行業的具體發展方向:以市場為導向,加強技術創新及新產品的研究和開發;實施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究與突破,提升染料工業整體水平;優化產業結構,調整產品結構,淘汰落后產能;提高產品質量,推進品牌建設;開展節能減排技術和裝備研究,促進清潔生產工藝技術推廣;實施過程控制、中控跟蹤和生產裝置的優化組合;注重染料及助劑的精細化研究和商品化研究,提升產品附加值;深化應用技術研究,實行差異化技術服務;重視基礎理論研究,培養科技創新型人才;加大拓展海外市場的力度,并推動本土化的進程。
此外,工信部、環保部相繼出臺了《染料行業清潔生產重點技術需求及應用推廣目錄》《染料行業環境經濟政策配套綜合全錄》。
?
?
浙江閏土股份有限公司染料生產車間。 (企業供圖)
?
“回顧染料行業這5年,整體平穩發展,部分經濟指標增長趨緩,行業在產業結構調整、集群發展以及環境保護等領域取得顯著成績,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發展規劃的主要目標和任務。”中國染料工業協會秘書長田利明這樣總結道。
而對于今后促進行業發展的政策導向,田利明指出,“十三五”期間,全行業發展重點,要實現從規模擴張向結構調整、質量提升、品牌效益轉變。以產品結構高端化、產業布局集約化、節能環保生態化、營銷平臺網絡化為主要發展路徑;以產業結構優化、產品結構優化、制備過程集成化、智能化為主要發展方向;以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為核心驅動力;以提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使產業實現高附加值、高利潤率、生態安全的健康發展軌道上來,初步實現染料產業強國的發展目標。”
?
?
2-萘酚是生產偶氮染料的重要原料。圖為豐喜化工的2-萘酚產品整裝待發。 (王紅珍 攝)
?
亞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劉洪亮表示:“國家政策在推動染料行業科技進步和產業轉型上起到了積極引導作用,讓政府相關部門更加了解染料行業發展現狀,對染料行業減少環保政策的制約發揮了重要作用。染料聯盟牽頭,科技部、財政部實施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江蘇省成果轉化項目在資金上給予了相當大的支持,加快解決了企業具體技術攻關難題。但企業在綠色環保升級方面,還需要更經濟更實用的廢酸綜合利用處理技術、低濃度鹽的廢水排放標準、資源化的產品市場銷售、細分資源化利用的鼓勵目錄。”
去亂象 破解無序競爭
近幾年,染料行業由于門檻低、利潤高導致一些低小散企業大行其道,也造成了行業目前出現了嚴重的無序競爭。規范行業發展,營造積極有序的競爭環境非常重要。許多石化子行業都有明確的準入條件,對企業布局、規模、工藝與裝備、能源消耗和資源綜合利用、環保安全配套措施都做出規定,不符合條件的項目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不得提供土地,環保部門不得辦理環保審批手續,安全監管部門不得實施安全許可,金融機構不得提供信貸支持,電力供應部門依法停止供電。然而,據中國化工報記者了解,目前國家仍沒有專門針對染料行業發布的準入條件。
浙江閏土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阮光棟表示:“從改革開放到現在,中國很多民營企業該上市的上市,該發展的發展,很多企業已經發展到了較大的規模。隨著市場的推動以及法律法規的健全,小的企業應該轉型升級,如果不這么做,那就只能被淘汰,這是時代所推動的,也是市場所推動的。‘十二五’初的時候,國家就已經提出要淘汰低小散企業,但是從現在來看,這樣的企業越來越多。因此,設立一定的行業門檻,以及加強染料行業環保執法,淘汰這些低小散、落后的企業是染料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浙江龍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阮偉祥說:“在過去5年中,一方面政府加大了對行業的整治力度,整體環境質量都有較大提升;另一方面企業本身對‘三廢’治理的認識也進一步提高,具體的整治措施也都比較到位。但由于染料企業規模大小不一,產品品質也參差不齊,整個市場的規范性和行業次序都有待提高。作為一個產能過剩的行業,有必要提高行業門檻,優勝劣汰。”
“‘十二五’染料行業最大的問題就是環保。由于違法成本低,導致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企業仍在生產。雖然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但由于各地方政府在執法力度上差異很大,導致染料行業陷入了無序競爭的漩渦之中。統一全國環境執法的標準,使得法律法規的執行更加公平公正,是解決染料行業無序競爭、化解產能過剩的一劑良藥。浙江閏土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徐萬福指出。
對于如何解決染料行業無序競爭的問題,徐萬福則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建立染料生產排放標準,讓相關部門在進行環境執法的過程中有據可查、有據可依。有了相應的標準,偷排漏排的現象就會減少。二是環保部門要加強環境執法力度。隨著新《環保法》的出臺,在如此嚴厲的政策之下,有些不達標企業還能生存,反應出的正是環境監管、執法不到位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嚴格的執法是變相鼓勵落后的違法企業生產,只有執行到位,《環保法》才能真正的發揮作用。三是要加強行業協會的作用。國外的行業協會對行業的影響非常大,從行業標準的制定到新的產能的進入,行業協會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國內的行業協會相對來說還比較弱。若能加強行業協會的作用,相信對染料行業的健康發展將大有裨益。
值得高興的是,12月25日,環保部向媒體通報了各地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環境監管執法的通知》(簡稱《通知》)進展情況。通報指出,在各地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各地在強化環境監管執法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有:一是清理廢除阻礙環境監管執法的“土政策”專項工作已順利完成,環境保護大檢查已進入督查整改階段,網格化環境監管正在積極推進。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國共清理阻礙環境監管執法“土政策”206件;共檢查企業141萬家次,查處違法排污企業4.68萬家,違法違規建設項目企業6.37萬家,責令停產2.86萬家,關停取締1.7萬家,罰款4.7萬家;除西藏外,全國30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67%的地級市完成網格劃分工作,60%的縣區完成網格劃分工作。與此同時,環保部要求各省(區、市)人民政府要加強指導和督查,嚴格落實好《通知》要求的各項工作,確保2015年底前,順利完成環境保護大檢查和環境監管網格劃分;2016年和2017年應當完成的三項工作在2015年底前也要取得明顯的階段性進展。
建標準 規范管理監督
隨著知識經濟進程的快速發展,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已成為一個企業在經濟、技術發展進程中的重要準則。“十二五”期間,染料行業共制修訂標準251項,其中國家標準75項,化工行業標準176項。在251項標準中,新制定的標準127項,超過了50%;紡織印染助劑標準73項,基本建立了紡織印染助劑標準體系。同時,行業協會加強對各類標準的制修訂工作,理順了標準制修訂程序和工作流程。由協會組織牽頭制修訂的各項標準工作有所突破,共完成標準制修訂項目31項。其中,生產安全技術規范14項;有機顏料在塑料中的測試方法標準13項;有機顏料產品標準4項。
雖然行業協會在標準的制修訂上做了非常多的工作,但染料清潔生產的政策很少有強制性的,也沒有嚴格統一的標準。例如,染料行業廢水排放標準早已于2009年列入了計劃,但由于種種原因,一直擱置,未有實質性的進展,目前中國染料工業協會正在爭取盡快啟動該標準的編制工作。不過,環保部修訂的《染料工業廢水處理工程技術規范》包括了清潔生產、資源回收、清污分流、污污分治、環保設施的運行與管理等內容,對于提高染料工業廢水處理設施的標準化可以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對于指導企業推行清潔生產和工藝設計提供了技術依據,也便于環境管理部門對廢水處理工程的運行進行有效管理和監督。
“變‘中國制造’為‘中國創造’的一個標志是建立一系列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目前染顏料執行的國家標準一般為借鑒或采納國際標準,而作為染顏料生產大國,應形成自己的標準體系,要更科學、更嚴謹地制訂一系列的測試方法標準,推進標準在產品技術升級和質量升級中的引領作用。‘十三五’期間,要加大產品標準的制修訂工作,特別是高端產品的標準制定工作,加強基礎標準、方法標準的制定。同時,圍繞國家產業政策和環境保護要求,配合各級政府制定染顏料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染顏料大氣、廢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廢水工程治理規范、廢水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等相關標準。”田利明指出。
立行規 適應國際市場
每當談到染料行業時,浙江省染料工業協會副理事長高建榮總是自豪地說:“染料行業雖然不大,但卻是我國為數不多的能夠真正掌握全球話語權的行業。”走出去是染料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利用國際國內資源,建設海外生產基地,拓展新興市場,也是染料產品全球銷售、全球服務的特性所決定的,但一些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染料企業國際貿易制造了新的障礙。
近年來,各國對環境保護和人體健康要求不斷提高,隨之環保法規和環保標準不斷出臺,國際市場上禁用或限用化學品的內容和范圍也不斷擴大,化學品的安全性規則不斷被規定。
據了解,目前主要的化學品安全性規則包括歐盟REACH法規;歐盟Eco-label;國際環保紡織協會Oeko-Tex Standard100;美國服裝和鞋類協會(AAFA)的RSL;德國日用品法;德國含重金屬化學品法規;RoHS指令(關于限制使用電子和電氣設備上某些危害材料的指令);德國的W、G、K規則(對加工品的水中危險程度的規則);歐盟的N規則(關于危險化學品的分類、包裝和標志規則),這些安全性規則適用于各種化學品或多種化學品的安全性管理。單就染料而言,迄今除了上述的化學品安全性規則外,還有德國政府從1994年起連續五次修訂頒布的禁用部分偶氮染料法令,對染色紡織品服裝限定的致癌芳香胺的最大限定值為30mg/kg,對染料原料的最大限定值為150mg/kg以及我國頒布的GB19601《染料產品中23種有害芳香胺的限量及測定》、GB20814《染料產品中10種重金屬元素的限量及測定》、GB/T24101《染料產品中4-氨基偶氮苯的限量及測定》與GB18401-2010《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
此外,ETAD(國際染料和有機顏料制造商協會)最近修正的染料中有機雜質及其限制值,通過對染料和有機顏料制造廠商生產現狀包括原料控制、生產工藝、技術水平、過程控制、后處理加工、生產設備和管理體系等的調查研究和科學分析,認為若干種原因會造成在染料和有機顏料產生過程中會產生和存在有害的有機雜質。
田利明表示:“在染料產量不斷增長、應用不斷開拓、安全性要求不斷嚴格的今天,關注和重視產品的生態安全,對推進我國染料工業的創新驅動和轉型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未來,產品的生態安全將會成為提高染料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只有通過技術進步,為下游企業提供安全環保產品及工藝適用性能、應用性能和牢度性能優異的產品,才能在全球市場上站穩腳跟。”
?
?
應急管理部近日發出《關于印發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分類整治目錄(2020年)的通知》,推動對安全生產條件不符合要求的企業進行分類整治。
中國銀保監會等七部門日前發布《關于做好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監管工作的通知》,明確要大幅拓展政府性融資擔保覆蓋面并明顯降低費率。此舉在金融機構及化工企業中引發積極反響。受訪者認為,在企業面臨國內外市場...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指出,在鼓勵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同時,支持適銷對路的出口產品開拓國內市場,著力幫扶外貿企業渡過難關,促進外貿基本...
近日,應急管理部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聯合研究制定頒布了《特別管控危險化學品目錄(第一版)》(以下簡稱《目錄》)。應急管理部相關司局負責人就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為什....
近日,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公布了《江蘇省化工產業結構調整限制、淘汰和禁止目錄》(2020年本),引導社會投資方向,促進化工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 限制類項目13大類,包括高毒、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