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明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搬遷進園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應用于企業經營管理和發展實踐,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企業精神,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企業文化建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文化是思想的源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明泉搬遷以來的十年發展歷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和應用中,明泉受益良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給予明泉力量的源泉、智慧的啟迪和道德的滋養。
力量的源泉——“自強不息”
“自強不息”是明泉的核心企業精神,給予明泉持續奮斗、砥礪前行的力量。2013年公司搬遷之初,就把“自強不息”四個大字刻在石頭上,放在辦公樓前。明泉將“自強不息”運用于發展實踐,賦予其更豐富、更深刻的內涵。
秉持“自強不息”精神,明泉搬遷以來的十年就是持續奮斗的十年。從實施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到試水高端化工,再到馬不停蹄地建設三大加壓氣化項目,再到進軍新材料領域,這十年明泉沒有一刻停下前進的腳步。今后,明泉還將長期堅持“自強不息”精神,朝乾夕惕,奮斗不息,打造百年企業,實現基業長青。“自強不息”精神也必將在明泉未來發展中得到傳承。
智慧的啟迪——“預變創新”
企業發展不僅靠奮斗,還需要預判變化,找到正確的方向,并通過創新,開拓前行。“凡益之道,與時偕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賦予明泉“預變創新”的思維。明泉堅信“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是一切都在變”,也一直用變化的思維看待工作和形勢,預判變化,找準方向,創新應對,開拓前行。明泉預變創新的內涵包括四個方面。
一是事預則立、取道中庸。明泉集團董事長孫洪海提出“明趨勢、辨方向、找路徑、踏節奏”的方法論,以變化的眼光審視企業內外形勢,看清經濟和行業演變趨勢,辨明企業發展方向,找到發展路徑,踏準發展節奏。過去十年,明泉預判到加壓氣化技術是行業發展趨勢,預判到行業準入門檻、行業集中度將逐步提高,預判到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高端產品需求將大幅增長……精準的預判讓明泉擁有了躋身國內行業第一梯隊的基礎產業,能夠在新材料領域先人一步。二是與時偕行、革故鼎新。在提前預判、恰當決策的前提下,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需要與時俱進,創新乃至創造性地加以應對。三是格物致知、持經達變。預判變化并創新應對的前提是格物致知,認識變化,掌握變化的規律。四是否極泰來、堅定信心。變化的思維可以幫助企業在面對困難時,堅信否極泰來,能夠以樂觀主義心態積極應對。
道德的滋養——“仁愛利他”
明泉認為,企業存在的意義應當是,為員工提供安身立命之所,為客戶創造價值,與合作伙伴互利共贏,推動行業進步、經濟發展、文化傳承、社會和諧。這蘊含了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和佛家“利他”的思想。明泉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給予的道德滋養概括為“仁愛利他”。
明泉堅持貫徹“惠及員工”理念,持續提高在崗員工工資福利,豐盈員工的精神世界,改善員工的工作生活環境等。同時明泉致力于構建全方位的企業誠信體系,內部取信于員工,外部取信于客戶、供應商、金融機構、政府部門等,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明泉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用實際行動回報社會。目前,公司已為3600多名員工提供就業崗位,為山東省農業生產和四分之一人口的糧食安全提供保障,并設立“明泉義工愛心基金”“明泉獎學金”,捐助貧困中小學生。在推進我國新材料產業和煤化工行業技術進步方面,明泉較早采用加壓氣化技術,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同時自主研發高分子新材料,替代進口,為產業發展和技術進步貢獻了重要力量。
“自強不息”“預變創新”“仁愛利他”共同構成了明泉的核心企業精神。明泉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希望員工、企業都能從中真正受益,在助力企業發展的同時,員工心靈有所依托,精神豐盈,生活幸福。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明泉將不斷傳承文化血脈,讓中華文化利益中國、利益世界。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之際,6月30日下午,天澤集團召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暨“七一”表彰大會,回顧波瀾壯闊的光輝歷程,感悟歷久彌堅的初心使命,展望企業高質量轉型發展的光明前景,表彰先進基...
截至目前,普光氣田普陸301H井已平穩運行超900天,累計生產天然氣3500萬立方米、凝析油2280噸,成為普光陸相氣井當之無愧的標桿井。
山東能源集團聚焦國家戰略產業,于2022年7月成立山東能源新材料公司,作為新材料產業投資平臺和管理主體。新材料公司以“打造一流新材料產業集團”的發展定位,堅持“緊盯前沿、基金賦能、沿鏈聚合、打造生...
7月3日,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海油工程)發布消息,我國海洋油氣裝備制造領域最大分布式光伏、電力儲能及充電樁一體化項目二期工程在海油工程珠海深水裝備制造基地(以下稱“珠海場地”)全面投用,標志著我...
6月28日,由沈陽化工大學牽頭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高性能制造技術與重大裝備”專項“高孔隙率氧化鎂陶瓷隔熱構件燒制成形技術與裝備”項目啟動會暨實施方案論證會該校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