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將從“卷價格”向“卷價值”轉變
中化新網訊 在日前召開的第十屆儲能西部論壇上,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所長陳海生指出,我國新型儲能今年上半年裝機規模創下新高,累計裝機已突破100吉瓦,并有望在2030年達到291吉瓦。
“截至2025年上半年,中國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達到101.3吉瓦,同比增長110%,首次突破100吉瓦,累計裝機規模是‘十三五’末期的32倍。”陳海生介紹說,2025年上半年,新增投運新型儲能項目裝機規模23.03吉瓦/56.12吉瓦時,功率規模和能量規模均同比增長68%。技術路線方面,與“十三五”末相比,儲能技術路線結構發生顯著變化,單一路線向多元路線化加速發展,以鋰電池為代表的新型儲能實現跨越式增長。
“面向‘十五五’,新型儲能將由市場驅動發展,結合其綠色價值,不斷拓展新的應用場景、創新商業模式,并推動產業向高質量發展升級。”陳海生表示,據CNESA DataLink全球儲能數據庫預測,2030年中國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保守場景下將達236.1吉瓦,理想場景下超291吉瓦,未來5年復合增長率超20%。隨著沙戈荒大基地、零碳園區、虛擬電廠等新場景拓展,以及材料、結構與智能化技術協同創新,新型儲能將在保障電力安全、推動 “雙碳” 目標實現中發揮更核心作用。
他認為,具體而言,新型儲能未來發展主要包括四大趨勢:一是市場參與進度提速。儲能市場化已成必然,未來面對各區域市場不同需求,將催生更多商業模式創新發展。二是逐步實現科學的規劃統籌。儲能將與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更緊密耦合,并將在零碳園區、綠電直連等領域實現多元應用,拓展新的商業模式。三是容量機制加速建設。新型儲能容量作用顯現,合理評估新型儲能的容量價值、折算方法,并與抽蓄、火電等調節資源協同發展將是研究重點。四是市場推動產業升級。我國新型儲能商業模式已經發生轉變,技術性能優、安全保障高、成本合理的儲能產品將更具市場競爭力,也將推動產業向高質量發展不斷升級,從“卷價格”向“卷價值”轉變。
近日,國家能源局發布《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2025)》(以下簡稱《報告》),總結2024年國內外天然氣發展形勢,展望2025年市場供需情況。《報告》顯示,2024年我國天然氣供應能力不斷夯實、消費保持...
9月2日,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人民政府印發《烏拉特中旗重大項目謀劃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力爭2025年40個重大項目年度投資完成100億元以上,支撐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
?在中原油田的中轉站,一場靜悄悄的能源“革命”正在上演。光伏板陣列與余熱回收系統取代了往日轟鳴的燃氣爐。
9月4日,從湖北省“決勝收官‘十四五’謀篇布局‘十五五’”系列新聞發布會上傳來消息,“十四五”是湖北歷史上能源重大項目最多、投資規模最大、發電裝機增長最快的時期,全省新型能源產業規模突破2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