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金召(湖南石油化工職業技術學院)
1. 事故調查,建議從人的角度為什么會出事,深層原因在哪里,怎么改進,如何去防范等方面為主。
2. 安全要做好,領導層在思想和行動上高度重視至關重要,建議出臺針對領導力相關的文件,督促領導層付出真行動。
3. 建議安全管理部門要及時梳理典型案例和同行同裝置事故,從上到下進行精準講解,拿出切實可行的,合規合標的技術技能指南意見。
孫寶亮(華陸工程)
建議國家對事故調查的結果應引導大家更多地關注事故原因和如何預防類似事故重復發生,而不是關注多少人被追責和追究了什么責任。現在更多強調失職追責,也應強調盡職免責,建議鼓勵大家盡責而避免事故發生。
陳存銀(南京安迪蘇)
建議從事故追責角度,真正理清事故的本質原因,厘清安全專業和專業安全的關系,如果任何事故發生都主要追責安全管理人員責任(當然前提是已經盡職了),那對于這個專業的發展是不利的,終究也會影響整個行業的發展。
焦健(中化國際)
1. 建議地方政府不能層層加碼,所下規定要尊重科學和邏輯,如:為降低“污染”要求循環水塔“脫白”,企業找不到有效措施,增加企業負擔。
2. 建議依法治理科學治理,減少各類運動和通知,減少對企業的直接干預。通過保險稅收法律等手段引導規范企業經營管理。
馬昌步(朗盛化學)
現在法規規定企業對安全工作負主體責任,監管部門應容忍企業自主管理,允許企業采用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建議監管不要一刀切,伸手太長,以防打亂企業的安全管理系統,反而造成事故。
閆長嶺(青島麗東)
強烈建議取消設計終身負責制,在設計終身負責制下,弊遠遠大于利,導致設計偏向保守,嚴重阻礙技術的發展。為了免責,過于保守的設計會造成資源和成本的浪費。建議改成有限負責制或其他合理的模式。
黃源(天辰設計院)
建議標準規范應該有試行期,在得到廣泛認可,勘誤后,再正式實施。
范詠峰(中科合成油)
1.建議設立專項基金用于重要標準的公開網上宣貫,免費學習。
2.建立有效途徑,標準編制組回答標準執行過程中的疑問。
3.對各地規定建立監督審查制度,避免隨意提高標準要求。
4.進一步加強標準之間的協調性。加強標準編制組之間的溝通協調。
5.加強標準復審,有些標準年限較長,比如GB17681-1999,建議加強標準復審,標準可以繼續有效,應經復審才能繼續有效,復審原則上不超過五年。復審信息網上公開可查。
蔡明鋒(中石油華東設計院)
1.建議由主管部門梳理國標行標關系,凡是主管部門認為必須執行的推薦性標準相關條文,統一調整到強制性國標,非強制標準調整為行標。推薦性標準選擇權交給市場,采用推薦性標準的企業,通過保費等市場手段以及調整檢查頻次或適當提高安全標準化等級來反哺,采用最低標準的企業,通過市場來淘汰或推動進步。比如3A體系認證,市場投標時可以加分。
2.建議考慮設立專家審查議事機構,省級主管部門議事機構專家由外省專家擔任。如果企業與專家審查意見不一致,或者審查意見存在審查依據采標錯誤等明顯錯誤,企業可以提交仲裁。參考政府行政仲裁或者法院上訴機制。
3.建議研究、優化標準規范適用范圍,避免出現用新標準審查在役項目的問題。
李保華(河南本質安全科技)
建議重新明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定義。
過去我們一般是把安環科的人員和車間安全員定性為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并考取安全管理人員證件,這類人簡稱安管人員。
按照“管生產必須管安全”來說,車間主任、班組長、崗位操作人員這些人員是真正從事生產的,他們必須管好自己生活動中的安全才能保證企業的安全,因此他們才是真正的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另外,安全必須依附于生產活動才能存在,安全不可能脫離生產活動而孤立存在,也就是安全與生產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關系,沒有生產就沒有安全,管好生產才能管好安全。因此從事生產活動的人員的才是真正的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
所以建議將過去常說的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定義為安全監督管理人員,將從事生產活動的人員定義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只有這樣,才能把安全和生產有機的結合起來,并將安全緊緊的捆綁在生產活動中。考取證件的時候,安全監督管理人員全部考,從事生產活動的班組長以上人員考取安全生產管理人員證。
在新疆建設兵團第八師一四九團九連九豐合作社的140畝花生示范田里,翠綠的秧苗正迎風搖曳,飽滿的莢果悄然藏于土中,一幅生機勃勃的豐收圖景徐徐鋪展。這片充滿希望的田地,正是新疆天業集團全生物降解地膜花生種...
8月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加強全國碳市場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一經發布,便迅速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下半年以來,蘭州石化機電儀運維中心機修四部持續開展“查找身邊安全隱患”活動,引導職工從細節入手,樹立安全生產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的理念,全面排查各類安全風險隱患,以實際行動守護化工生產安全穩定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