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網訊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先鋒、項目研究員魯文靜等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員張宏俊合作,在液流電池用離子選擇性膜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提出一種新型的界面交聯策略,制備出了厚度僅為3微米的高穩定性超薄聚合物膜材料,將全釩液流電池的工作電流密度提升至300毫安/平方厘米。相關成果發表在《自然-化學工程》。
聚合物離子選擇性膜因其成本低、易于規?;苽涞葍瀯?,是目前市場上主流的液流電池膜材料。然而,與具有周期性和規整有序孔結構的無機納米多孔材料不同,傳統方法制備的聚合物膜通常具有不規則無序孔結構,難以實現液流電池活性物質和載流子的精確篩分,存在選擇性和滲透性相互制約的Trade-off效應。
為解決上述問題,李先鋒團隊提出了一種界面交聯新策略,通過將聚合物交聯反應限制在有限的界面空間內,制備出由納米級分離層和支撐層組成的超薄聚合物膜。測試結果表明,分離層中穩健的共價交聯網絡結構提高了膜的機械穩定性,即便是在膜厚度降低至3微米條件下,均展現出良好的機械強度,其橫向拉伸強度和縱向硬度均優于商業化的Nafion 212膜。
研究還發現,該膜材料分離層的孔徑分布在1.8至5.4埃之間,與具有規整孔道結構的無機納米多孔材料相似。這種孔徑分布恰好位于液流電池活性物質和載流子的尺寸之間,實現了對活性物質的精確篩分和對載流子的快速傳導。同時,納米級分離層及膜整體厚度的降低進一步減少了離子傳輸阻力,使得超薄膜在寬pH范圍內均表現出超低的面電阻和活性物質滲透系數。
為了驗證其應用的可行性,團隊將該膜材料應用于全釩液流單電池,在300毫安/平方厘米的高電流密度下,電池的能量效率超過80%。此外,該超薄膜還可以應用于堿性鋅鐵液流電池和水系有機液流電池,在高電流密度下均展現出優異的性能。通過改變交聯劑的類型,團隊進一步驗證了界面交聯策略的普適性。
該研究為設計具有高機械穩定性、超低面電阻和滲透系數的超薄膜提供了新思路,有利于提升多種水系液流電池的工作電流密度和功率密度。
近日,采用國家能源集團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外給電子體技術,國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GX2026S聚丙烯新牌號產品在用戶工廠實現連續長周期穩定生產地毯絲,產品拉絲速度達2600米/分鐘,超客戶預...
在山東?;療犭姽荆羞@樣一位深耕鍋爐檢修領域的工匠大師。他視設備如朋友,以赤誠之心和精湛技藝呵護設備,為企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他就是海化熱電公司檢修部鍋爐本體班班長王如生,曾獲?;寄軐<?..
近日,航天科技集團建成我國首個高溫浮動球閥熱油試驗平臺。該試驗平臺的設計溫度最高為450℃,設計壓力最高60MPa,具備模擬極端現場工況的能力,不僅能夠精準模擬實際工況下的極端環境,更為高溫高壓球閥及...
6月27日,山東省科技大會在濟南召開。山東魯北企業集團總公司、山東魯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東魯北化工建材設計院、山東金海鈦業資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完成的“含硫鈣廢棄物協同處理新技術及硫磷鈦鈣鋰聯產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