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在華錦阿美精細化工及原料工程項目的建設現場,建設者干勁兒十足。該項目總投資837億元,布局32套核心裝置,規劃年煉化3000萬噸原油。遼濱沿海經濟技術開發區(下稱遼濱經開區)以建設世界級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基地為核心目標,依托資源、區位與創新優勢,連續6年位列全國化工園區30強,成為遼寧沿海經濟帶的增長極。
基礎設施與制度協同推進
基礎設施建設是遼濱經開區高質量發展的第一步。多條高速公路交匯形成“葉脈狀”路網,疏港鐵路接入哈大、京哈鐵路樞紐,盤錦港56座萬噸級泊位連通全國沿海主要港口,遼濱經開區已形成“鐵路+公路+海運”立體物流體系。
審批環節簡化遼濱經開區內的企業感受到了“新速度”。“從前跑6個部門的審批,現在一窗通辦,3個工作日就拿到所有手續。”遼寧金發科技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李軍手持辦結的施工許可證感嘆。
遼濱經開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創新“全鏈條審批+項目管家+包保機制”模式,相關部門將平均審批時限壓縮至5個工作日,平均辦理時限壓縮80%。遼濱經開區設立項目管家和項目包保制度,讓保姆式服務精準到每個環節,從華錦阿美項目落地起,就由管委會班子成員擔任項目“包保人”,累計配套解決項目建設問題32個。
為實現精準招商,遼濱經開區招商團隊繪制產業鏈全景圖譜,并著重標注包含高性能產品研發、下游高附加值應用轉化等關鍵環節上存在的系統性短板與待突破領域。今年上半年,遼濱經開區簽約注冊億元以上項目39個,協議投資額207.27億元,金發生物、晨暉石化、盤錦北方瀝青等企業入駐。
產業鏈整合與創新雙向支撐
今年5月,華錦阿美與遼寧金發科技簽署戰略協議,通過原料互供、技術共享推動協作。華錦阿美項目具備1500萬噸/年煉油、165萬噸/年乙烯產能,帶動高端聚烯烴、新能源材料產業集聚,形成“原油—基礎原料—高端化學品”產業鏈體系。這是遼濱經開區從項目單點突破邁向產業生態的縮影。
遼濱經開區通過“隔墻供應”等方式實現資源調配:寶來利安德巴賽爾向遼寧金發直供原料;遼寧襄平新材料、盤錦伊科思等企業通過管道接收乙烯、碳五等原料。以碳二資源為例,石腦油經加工轉化為丁二烯、苯乙烯,遼寧金發進一步制成工程塑料,提升產品價值。目前遼濱經開區已形成乙烯、丙烯等五大產業鏈,覆蓋合成樹脂、橡膠等13個領域。ABS樹脂、丁基橡膠等12種產品產量居全國前列。
在技術創新方面,大連理工大學盤錦產業技術研究院2024年承接縱向課題6項、橫向合作36項,獲專利27項;中試基地推動威格斯聚芳醚酮項目(實現技術自主)、遼寧中茂過氧化合成技術等成果轉化;蘇州世名新材料研究院的“特種光敏新材料”等項目推進進口替代。園區61個研發平臺推動2024年研發投入占比達5.8%,高于遼寧省平均水平2.3個百分點。
目前,遼濱經開區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三級培育庫,以最高500萬元研發補貼孵化47家高新技術企業,形成以金發科技、寶來利安德巴賽爾等企業領銜的創新產業集群,2024年遼濱經開區研發投入占比達5.8%,超出遼寧省平均水平2.3%。
走出綠色智能新路子
通過推動重點企業節能改造與,“十四五”期間,遼濱經開區規上工業企業能耗強度年均下降12.1%,6家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等措施,2024年PM2.5平均濃度30微克/立方米,創歷史最好成績,單位工業增加值化學需氧量排放量降低21%,危險廢物處置率100%。
“傳統煉化企業能耗高、附加值低,我們必須走出一條綠色智能的新路子。”遼濱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圍繞國家級循環化改造示范園區建設方案,遼濱經開區實施了一批循環化改造項目,進一步拉長產業鏈條,強化能源階梯利用和清潔生產水平,大幅提升產業關聯度。
9月10日,大連長興島(西中島)石化產業基地(下稱長興島基地)液體碼頭完成首次接卸作業,4887噸乙烯順利輸入低溫乙烯儲罐,首船靠泊作業暨鼎際得乙烯進場儀式舉行。西中島首座碼頭由此正式投入運營。
9月3日,第29屆魯臺經貿洽談會的專題活動——兩岸高端化工產業合作對接會,在濰坊濱海經濟開發區(下稱濰坊濱海區)舉行。活動緊扣魯臺會“創新引領共贏未來”主題,聚焦高端化工領域,深化魯臺產業交流與合作...
近日,湖南省望城經開區發布《望城經開區企業信用評價實施細則(試行)》,打造信用管理體系,為企業精準“畫像”,讓守信企業在園區發展更有“速度”和“溫度”,讓失信行為無處遁形。
9月8日,杭州上虞經開區傳來消息,杭州灣聯合創新中心項目進入收尾沖刺階段,屆時將對上虞區做深做透“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改革發展”和“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發揮重要意義。
為持續推動營商環境優化升級,近日,奎屯-獨山子經濟技術開發區(下稱奎-獨經開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積極轉變工作理念,以服務促監管,全面推進政務服務提質增效,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