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東營市發布《東營市“優勢產業+人工智能”試點示范項目認定辦法(試行)》,旨在進一步深入實施《東營市“優勢產業+人工智能”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方案》,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制造方式由傳統型向智能型轉變。在實施“優勢產業+人工智能”三年行動計劃中,東營市政府每年拿出3億元的扶持資金,重點推進石化、橡膠、新材料等九大產業進行智能化改造。作為山東省石化大市,近年來,東營市一些石化企業依靠智能化改造推動產業升級,效益顯著。
作為東營煉油產業的“領頭羊”,山東萬達集團在數字孿生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應用,其承擔的基于數字孿生的智能制造項目被工信部認定為國家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項目,目前已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據該公司流程與信息化管理部總監呂英勝介紹說:“以前,提升催化裝置的溫度控制水平主要靠人工經驗,溫度會影響蒸餾速度和催化劑反應效果,產出的效益也會不同。但現在,控制系統會根據數據算法推出最優數值,這樣溫度設定更精準,效益更高。”
僅需一部手機,通過系統平臺,就可以看到上千個泵站的精準數據。據呂英勝介紹:“以前靠人力記錄數據,每個班崗1個記錄員,全廠大概需要40人。實施生產管理執行系統(MES)后,MES可以自主實時收集處理信心數據。這也讓企業管理的信息化全覆蓋加速,‘人機協作’效率達到最大化,比同規模企業用人減少40%以上。通過對大量歷史數據分析,對運行參數進行優化、分析及挖掘,還可以優化裝置考核指標,提升汽油產品效益最大值。”
據介紹,萬達旗下天弘化學智能平臺能夠收集17000個點位的數據信息,根據數據分析制定最優化的生產方案,使汽油效益從0.6%提升至0.8%。呂英勝表示,未來3~5年,萬達集團將根據企業發展戰略,持續快速推進云平臺建設、技術創新和管理經驗總結,帶動相關工業軟件、智能設備和行業云平臺的快速發展。
面對國際原油市場價格波動,購買哪種原油、生產哪種產品效益最高,成為石化企業每天必做的選擇題。而在山東海科化工集團,只需把各地原油品質指標、設備生產參數以及當前產品銷售情況,輸入智能生產計劃、優化排產系統,2分鐘就能得到精準答案。山東海科化工集團石化事業部運營部副總經理劉登林說:“僅僅通過優化原料和生產配置,海科集團每噸油的煉化成本就降低了100元。”
然而,最初的智能化改造壓力卻不小,大量的資金投入讓很多企業望而卻步。2017年,海科化工率先邁出了這一步。目前,該公司已對管理、采購、生產、銷售等各環節進行了全產業鏈數字化改造,實現了經營決策、運營管理、生產運行、營銷服務全流程智能化,數據采集率提高到99%,就可以每年減少企業成本4600萬元。
據了解,為進一步推進東營市石化、橡膠、新材料等九大產業進行智能化改造 ,東營還從全國篩選出了16家服務商,為轄區內企業提供智能診斷和改造方案。東營市工信局局長杜振波表示:“在進行企業內部智能化改造的同時,通過互聯網平臺企業把每個產業上下游產業鏈條之間的企業,同步進行智能化改造,從而實現整個產業內部人、物和機器設備之間的最佳匹配,進而推動了整個產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化工報社
咨詢電話:13641072029 (微信同號) 010—82039210、82035245
5月30日在大連舉辦的2025全國雙氧水產業鏈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大會上,與會專家指出,近年來我國雙氧水產能不斷擴張,但工藝安全問題不容忽視,須以工藝技術的創新升級提升行業本質安全水平。
《中國化工報》社有限公司聯合常州瑞華化工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石家莊波特無機膜分離設備有限公司將于5月27-28日在大連舉辦2025(第七屆)中國環氧丙烷產業鏈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大會,本次大會以“...
近年來,隨著雙氧水在化工合成、電子產業、新能源領域等應用不斷擴大,中國雙氧水產業處于歷史性快速發展時期,其產能產量及消費量均為世界第一。但隨著我國供給側改革的持續深入,安全環保要求日趨嚴格,雙氧水...
借碳酸酯產業大會舉辦20周年之際,為更好促進碳酸酯產業健康發展,更好服務下游客戶,更好維護行業發展,全國碳酸酯產業智庫將發布碳酸酯生產企業北京宣言。倡導碳酸酯骨干企業秉持開放的心態匯聚合力,實現行...
6月24日,山東德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與撫順東科集團有限公司在山東省新泰市簽約,達成碳酸二甲酯年度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雙方將充分實現資源互補,推動雙方實現產能擴張與銷售網絡的雙重提升,實現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