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網訊 日前,大連港順利完成全球首次綠色船用氨燃料加注作業,大連也因此成為全球首個具備生物燃料、綠色甲醇、LNG及綠色氨燃料等船用替代燃料加注能力的港口,完善了燃料供應體系,填補了船舶綠色氨燃料加注品類的空白。
本次加注實現了跨領域、跨行業共同推動大連東北亞綠色船燃加注中心建設。實施加注作業的中石化中海船舶燃料供應有限公司是船舶清潔能源領域的積極探索者,發起成立了“可持續船用燃料聯合研發中心”,曾先后完成國內首單船用生物燃料油加注、首單船用灰色氨燃料加注及東北首單綠色甲醇加注。接受加注作業的5500HP氨動力港口作業船由大連中遠海運重工聯合大連理工大學設計研制,船上搭載的自主研發氨氣雙燃料發動機、氨燃料供給系統、氨燃料儲罐及尾氣處理裝置等核心設備代表了當前船舶動力技術的最高水平。全壓式氨燃料罐能夠為主機提供穩定可靠的氨燃料供應,最大氨能替代比例達91%,大大減少了對傳統化石燃料的依賴,可有效降低船舶運營過程中的碳排放。加注的綠色船用氨燃料源自遠景科技集團全球最大綠色氫氨項目,采用100%綠色電力制備,是全球首個獲法國必維國際檢驗集團可再生氨認證的綠氨產品。
中石化中海船舶燃料供應有限公司總會計師、安全總監劉漢坤介紹,綠氨成本下降空間大于綠色甲醇,在航運業具備發展潛力。本次加注成功不僅為后續大型船舶加注氨燃料積累經驗,有利于《船舶應用氨燃料槽車加注作業規程》團體標準制定和推出,同時填補了大連港船舶綠色氨燃料加注品類空白。
氨是化學工業的重要原料,因其不含碳元素、完全燃燒后僅產生水和氮氣的特性被視為航運脫碳“潛力股”。目前,船用綠色氨燃料憑借零碳屬性、儲運經濟性和技術成熟性成為航運業實現凈零排放目標的重要替代燃料之一。
?作為國內唯一100%加工重劣質原油的大型煉化企業,廣東石化原料碳強度高、自身約束嚴苛。為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廣東石化錨定中國石油率先基本建成綠色、智能、效益型世界一流煉化企業目標,全力推進全鏈條低...
9月2日,聯泓格潤一體化項目24萬噸/年聚醚多元醇(PPG)裝置中交儀式舉行,裝置EPC總承包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及項目建設者代表等130余人參加活動。
8月26日,由中國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石科院”)牽頭的“高效分布式甲醇制氫—加氫一體化關鍵技術開發和應用”項目通過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
9月3日,國家能源局公開關于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01969號(工交郵電類293號)提案的答復摘要指出:將在有條件、有積極性的地區開展地熱供暖對天然氣的替代試點,條件成熟后在全國推廣。
近日,上海華誼三愛富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愛富”)宣布成立電子材料事業部,劍指戰略性新興領域“含氟電子材料”。此舉恰逢國際化工巨頭3M宣布退出含氟化學品市場的行業戰略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