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松花江下游的吉林經濟技術開發區(下稱吉林經開區)的綠化景觀小路在明亮路燈的照射下樹影婆娑,江邊水鳥高歌,周圍居民紛紛在此打卡拍照。
這是吉林經開區近兩年從傳統工業園區到花園式工業區改造升級的成果。作為我國東北重要精細化工、碳纖維產業基地,吉林經開區借吉林市城市更新的政策東風,實現廠房與綠地為鄰,生產線與景觀帶相映。“工業與詩意共生” 的畫卷徐徐展開。
圖為吉林經開區全景。(商譽 攝)
綠色蛻變 生態筑基
這場綠色蛻變,源于吉林經開區實施的以 “一街一景” 為核心的精細化城市更新策略。背街小巷 “煥新” 是該策略的基礎。
在花園式工業區改造升級的過程中,吉林經開區累計新增綠地1萬平方米,讓曾經光禿禿的小巷綠意盎然。目前,“一街一景” 精細化景觀一標段已完工。二標段7月初動工,8 月上旬結束。
在消除 “臟亂差” 的同時,吉林經開區同步建設了多個創意景觀。在吉航小區內,120平方米綠地、18平方米喬灌木搭配10套石凳的雙秀公園投用;在霧凇水岸小區回遷樓北側,近 9000平方米綠地、1300多平方米喬灌木配6套石凳與2套石桌組合的霧凇園亮相;昆侖街與翰林路交匯處,900平方米綠地、120多平方米喬灌木加9套石凳、1套石桌組合及1座涼亭的感恩園廣受好評。
雙吉街周邊曾經裸露的地塊經過系統綠化,已栽種2400株喬木、鋪設近8000平方米草坪與900多平方米甬路,增設1座休憩涼亭,從廢棄地變身精品公園,成為居民休閑好去處。
精細升級 夜景添彩
為解決居民區雨季內澇問題,吉林經開區實施振興街雨水管網改造,并清理積存垃圾500余噸,從根源提升環境整潔度。為便利群眾出行,保障安全,吉林經開區完成公鐵立交橋人行道、九龍路罩面改造。此外,吉林經開區安排養護工人定期巡查修補路面、更新標線,市政隊伍分片清理疏通污水井與雨水箅子,既保障設施完好、環境潔凈,又破解汛期積水內澇問題。
居民任先生回憶道,“過去我家門前土路年久失修、臟亂不堪,甚至成垃圾場,自家飯館因此停業多年。如今,吉林經開區整治環境,鋪柏油路、搞綠化,環境大幅改善,飯館重新開業,顧客盈門。”
近兩年,吉林經開區持續開展亮化工程,在經開大街等主干道上安裝226盞中國結燈飾,既提高照明亮度,又營造溫暖氛圍。化纖路、板紙路及站江胡同等地的老舊路燈全部更換銹蝕燈桿,保障行人和車輛安全出行。
經開大街中段做一家企業負責人趙先生表示,“我的企業在較偏巷路,此前垃圾成堆,刮風下雨環境更糟。這兩年,吉林經開區投入資金進行環境整治,明確專人維護巷路衛生,如今道路每日整潔,路邊鮮花綻放,行走其間心情舒暢。”
河湖治理 親水宜居
在城市更新政策的指引下,吉林經開區以河長制構建河湖保護體系,搭建縣、鄉、村三級河長責任網絡,實現河湖精細化管理,還借助衛星遙感、無人機巡查等信息化手段,對區內江河無死角巡護。同時,嚴抓工業污染源監管,聯合多部門拆除違建、清理垃圾,從源頭守護一泓碧水。
在此基礎上,吉林經開區以 “河暢、水清、岸綠、景美” 為目標,推進通溪河堤岸美化工程,將3.61千米河段納入 “萬里綠水長廊” 建設。整治兩岸河堤7.22千米,栽植爬山虎 、鋪設草坪 ,在3座橋頭打造7處園藝小品,搭配綠植;在臨河7家企業門前鋪設 402塊親水汀步石,建成生態保護與休閑觀光一體的景觀帶。如今,通溪河堤岸從普通岸坡蛻變為綠意生態空間,將生態紅利轉化為居民的幸福體驗。在松江北路灌渠橋周邊,吉林經開區引入10余種喬木,搭配5類灌木,讓綠化景觀層次豐富、四季有景。
從 工業廠區 到 “工業花園”,吉林經開區的綠色蛻變藏在每片新綠地、每盞路燈下,也寫在居民的笑容里。下一步,吉林經開區將推進 2025年街路綠化補植補種及九江大路西段人行道樹木秋季栽植,加快老舊路燈智能化改造,還將在主要路口和人員聚集區打造更多受群眾喜愛的城市小品,進一步提升工業園區文化品位。
9月10日,大連長興島(西中島)石化產業基地(下稱長興島基地)液體碼頭完成首次接卸作業,4887噸乙烯順利輸入低溫乙烯儲罐,首船靠泊作業暨鼎際得乙烯進場儀式舉行。西中島首座碼頭由此正式投入運營。
9月3日,第29屆魯臺經貿洽談會的專題活動——兩岸高端化工產業合作對接會,在濰坊濱海經濟開發區(下稱濰坊濱海區)舉行。活動緊扣魯臺會“創新引領共贏未來”主題,聚焦高端化工領域,深化魯臺產業交流與合作...
近日,湖南省望城經開區發布《望城經開區企業信用評價實施細則(試行)》,打造信用管理體系,為企業精準“畫像”,讓守信企業在園區發展更有“速度”和“溫度”,讓失信行為無處遁形。
9月8日,杭州上虞經開區傳來消息,杭州灣聯合創新中心項目進入收尾沖刺階段,屆時將對上虞區做深做透“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改革發展”和“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發揮重要意義。
為持續推動營商環境優化升級,近日,奎屯-獨山子經濟技術開發區(下稱奎-獨經開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積極轉變工作理念,以服務促監管,全面推進政務服務提質增效,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