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網訊
記者從近日由中國煤炭加工利用協會、山東能源集團、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聯合舉辦的第四屆中國制氫與氫能源產業發展大會上了解到,我國煤基氫能在氫能源系統建立的初創期、過渡期將發揮“兜底”作用,由“灰氫”過渡為“藍氫”及“綠氫”,最終實現氫能低碳化、無碳化發展。
會議指出,建立氫能源系統離不開足夠的氫氣,在初創期、過渡期,俗稱“灰氫”的煤基氫能,如煤制氫與工業副產氫等發揮各自優勢,有利于構建便捷、低成本的氫能供應網絡,確保氫能源示范應用和推廣的燃料供應。
目前,我國氫氣產量超過3500萬噸/年,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產氫大國。其中,“灰氫”——煤氣化制氫占62%以上,工業副產氫占20%左右;“綠氫”——風光發電電解水制氫占比不足2%。會議認為,“綠氫”雖好,但目前電解水制氫噸氫氣要消耗5.6萬千瓦時電和20余噸水。在氫能源發展起步階段,“綠氫”尚不具備足量、低價、穩定的供應能力。相比之下,煤基氫能更有可能長期發揮“兜底”保障作用。
“灰氫”雖有碳排放,但成本較低。據與會專家介紹,近年來隨著現代煤化工技術和裝備水平的提高,每千克煤制氫成本只有10~15元,僅為電解水制氫成本的1/5~1/4。此外,我國目前高溫煉焦和低階煤分質利用中低溫熱解副產氫氣量近1000萬噸,如果加工成高純氫氣,估算可以供100多萬輛重卡、數百萬輛家用轎車一年用氫,而且每千克氫氣成本僅7~8元。我國發展褐煤制氫資源條件好,技術路線成熟,還能使內蒙古中東部地區的1300多億噸褐煤得到利用。
對于煤基氫能是“灰氫”不宜發展的質疑,與會企業家指出,目前煤基氫能所排放的CO?是高濃度、較高純度的CO?,而且是集中排放,有利于CO?的無害化處置和碳循環利用,省去了碳捕捉環節,制氫成本大大降低。更為重要的是,目前我國CO?與綠氫耦合制綠色甲醇(液態陽光)已完成千噸級示范,多個綠電—綠氫與煤化工耦合發展示范項目正在建設,100萬噸級碳捕集封存(CCS)工程示范也正在進行,這些都在為煤基氫能不斷“藍色化”和“綠色化”探索可行路徑。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犧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爭,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斗爭。
進一步下大氣力把黨建設好,打造一支黨性純潔的隊伍、紀律嚴明的隊伍,使我們黨始終不負人民,團結帶領人民順利完成所肩負的歷史使命。
8月27日至29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主辦的第四十四次石油和化工行業質量管理小組代表會議暨2025年石油和化工行業“質量月”活動啟動儀式在河南鄭州舉行。
思想政治工作是黨的優良傳統、鮮明特色和突出政治優勢,制定出臺《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條例》,對于堅持和加強黨對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領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中化新網訊8月29日,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新聞中心舉行天津專場吹風會,介紹峰會籌備情況,天津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旭,以及天津市多個部門的主要負責同志出席發布會。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是...
國家發展改革委創新驅動發展中心主任霍福鵬8月29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未來一到兩年,正是人工智能落地的關鍵窗口期,要匯聚全社會資源力量,聚焦科技、產業、消費、民生、治理、全球合作6大領域,形成發展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