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網訊 國務院近日印發《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下稱《意見》),標志著“人工智能+”已從概念走向大規模應用的新階段,為石油和化工行業擁抱智能時代提供了戰略指引。業內專家指出,石油和化工行業既是AI技術急需突破的重點領域,也是其價值釋放的最大受益者,要將《意見》的戰略指引轉化為行業提質增效的實際動能。
中國化工企業管理協會理事、數字化轉型工作委員會秘書長藍照斌告訴記者,當前,人工智能在化工行業的應用已從初步探索逐步走向規模化落地。在研發領域,AI技術通過分子模擬和高通量計算,顯著縮短了新材料的研發周期;在生產環節,智能優化控制系統(如APC)和數字孿生技術逐步普及,有效提升了生產效率和能源利用率;在安全環保方面,AI驅動的智能監控和風險預警系統已成為行業標配,大幅降低了事故發生率。然而,行業整體仍面臨數據孤島、算力不足、復合型人才短缺等挑戰,亟須通過政策引導和技術協同實現突破。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研究員馮相昭表示,化工領域“人工智能+”推進相對緩慢,其原因首先是行業特殊性帶來的技術適配難。一是化工行業對工藝控制的穩定性和安全性要求極高,傳統AI模型難以滿足復雜化學反應過程的精準預測需求。二是數據異構性強,化工企業的DCS(分布式控制系統)、MES(制造執行系統)等不同系統間數據孤島現象普遍存在。三是機理模型與數據模型之間的沖突尚未形成優化解決方案。其次,行業在組織與認知層面也存在一些障礙,主要表現在決策層風險偏好保守,復合型人才短缺。第三是基礎設施供給不足與安全環保約束。在基礎設施供給方面,化工企業或園區普遍存在邊緣計算能力薄弱的問題。此外,安全合規壓力大也是一大掣肘。
對此,專家給出了化工行業與“人工智能+”深度適配路徑。
馮相昭認為,一要加快構建多元適配技術體系。包括實現機理驅動與數據驅動融合、分級部署AI應用和建構安全可信AI框架。二是探索實施“三步走”戰略。如示范引領階段,實施“小步快跑”策略,分階段推進,如首期聚焦供應鏈協同和數據平臺。在系統集成階段,整合ERP/MES/SCADA等系統,構建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數據有機貫通,開發行業APP。在生態構建階段,聯合高校院所攻關行業關鍵技術,建立“AI+化工”創新中心,制定化工行業AI應用成熟度評估標準等,逐步實現從自動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的跨越式發展,真正讓化工企業感受到AI帶來的高效率、加速度。
藍照斌說,結合《意見》指引與化工行業痛點,建議重點聚焦“AI+研發”“AI+生產”“AI+安全環保”“AI+供應鏈”“AI+服務”五大應用場景。同時建立四位一體的支撐體系,實現技術筑基、人才保障、生態協同和制度護航,形成政府引導、企業主導、科研支撐和平臺服務的行業AI發展新格局。
河南心連心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為加快智能化轉型,公司將從以下方面發力。一是將“人工智能+制造”應用于工業生產過程。把人工智能與工業互聯網深度融合,通過使用大數據智能、混合增強智能、群體智能、自主智能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推進工業全要素智能化發展。二是通過人工智能來保障安全生產,應用例如“環境風險識別”“機器人巡檢”“數字孿生工廠”等智能場景,加快實現從“被動響應”到“主動預警”。
9月17日,廣東天承化學高端濕電子化學品項目在珠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啟動建設。此次動工的項目位于珠海經開區精細化工區化聯三路東南側,占地面積約2.55萬平方米,總投資2.5億元,將建設年產3萬噸高端電子....
9月17日,從中國石化新聞辦獲悉,中國石化“深地工程·川渝天然氣基地”再獲重大進展,中國石化部署在四川省資陽頁巖氣田的2口評價井測試產量均超百萬立方米,其中資頁2-501HF井試獲日產氣140.7萬立...
9月16日,中國石油企業協會標準化委員會成立大會暨一屆一次全體委員會議在北京隆重舉行。大會宣布中國石油企業協會標準化委員會(以下簡稱“標委會”)正式成立,標志著石油石化行業標準化工作將開啟新興產業...
9月17日,行業矚目的“2025(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化工展覽會”,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開幕。本次活動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主辦,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化工行業分會和中國化工信息中心共同承辦。共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