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資本如何助力石化企業高端發展一直是行業高度關心的議題。8月22日,《中國化工報》社有限公司在蘭州新區召開了“2025上市化工企業高質量發展暨首屆資本市場助力石化‘專精特新’企業對接工作會”。會上,投資機構、龍頭企業等形成共識:通過并購延鏈、耐心資本托舉、ESG治理提升等策略,化工行業上市公司有望告別同質化競爭,帶動全行業邁向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發展的新階段。特選登部分專家觀點,以饗讀者。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市場要補“長錢”短板
資本市場要補“長錢”短板,助新質生產力發展。2024年以來,中國經濟保持5%左右增速,高技術制造、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新興產業成為主要拉動力,新質生產力加速形成。但外部環境復雜、內需不足、技術迭代快,實體經濟仍面臨“缺長錢、缺綜合服務、缺估值體系”三大短板。
資本市場憑借風險共擔、全鏈條融資和要素定價三大優勢,正從三方面發力:一是深化科創板、創業板改革,重啟未盈利企業上市、推出并購六條,提升制度包容度;二是壯大耐心資本,暢通創投退出,推動社保、保險等長期資金入市;三是強化股債聯動,創新科創債、REITs、可轉債等工具,盤活知識產權、數據資產。
下一步,應加快落實“1+N”政策,完善科技金融體制,央地聯動推廣創新積分制,用財政貼息、風險補償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形成“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良性循環,讓資本市場真正成為培育新質生產力、賦能實體經濟的強大引擎。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學術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黃運成:利潤與估值聯動 產業與資本并重
隨著2024年第三次“國九條”頒布,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以法律形式落地。我國資本市場已經發展了35年,IPO發行制度從最初的額度審批制,演化到目前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全面注冊制,發行方式已經在全面市場化的過程中,退市端也在加大力度,但是中小投資者保護仍然面臨巨大挑戰,市場“重圈錢、輕回報”的頑疾還沒有治愈。2024年第三個“國九條”首次把“制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寫進國策,國家國資委隨即也明確將市值管理納入央企負責人考核內容,監管正在從“重發行”轉向“以投資者為本、以上市公司為基”的正確理念上。在監管法規政策的倒逼下,發行人和市場機構,若繼續炒概念、拉股價,觸碰了“虛假披露、操縱市場、內幕交易”三條高壓線后,將會受到非常嚴重的懲罰。
市值管理是上市公司一個長期發展的戰略規劃和實施的過程,首先要通過產業經營提升公司凈利潤,這是市值管理的重要基礎,再通過投資者關系管理、分紅、并購重組等資本賦能手段,增強投資者預期和提升市盈率,進而達到提高總市值的目的。可參照“12345”操作手冊進行市值管理,即戰略優先;市場化、法治化雙基;大中小市值分層施策;公司治理+ESG、激勵、科創、盈利四輪提升;品牌、IR、并購、分紅、回購五維賦能。只有利潤與估值聯動、產業與資本并重,上市公司才能留住耐心資本,收獲高質量發展的長期紅利。
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銀行部副總經理趙海瑞:化工資本運作呈現新特點
近期,化工行業資本運作體系呈現政策導向鮮明、跨境融資活躍、并購邏輯清晰的特點。第一,上市審核更加鼓勵突破“卡脖子”技術、推動產業升級的化工企業。當前IPO審核中,化工企業上市政策明顯向新材料、創新工藝、綠色低碳技術等領域傾斜,尤其鼓勵突破“卡脖子”技術、推動產業升級的企業。其中,新材料方面,重點支持高端化與國產替代;創新生產工藝方面,突出綠色低碳與智能化。
第二,港股上市熱度不斷上升,化工企業AtoH趨勢明顯。目前出臺多項政策支持境外上市尤其是港股上市,有國際化布局、希望拓寬融資渠道的化工企業選擇赴港上市,可以進一步拓寬上市公司的融資渠道,促進國際化業務的開展。
第三,化工企業產業鏈延伸、轉型升級等并購重組邏輯更加明晰。“并購六條”等政策鼓勵下,化工行業上市公司的并購重組交易明顯增加,核心邏輯包括向產業鏈上下游投資,豐富產品品類,拓展產業資源,與公司主業有協同效應的業務,或者通過整合行業內資產,擴大規模效應,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亦或者通過收購新質生產力等資產,實現公司從傳統化工業務向新質生產力轉型升級。
梧桐樹資本副總裁李英彬:并購是化工行業邁向高端的核心路徑
并購已升級為化工行業邁向高端的核心路徑。在政策端,“新“國九條”“并購六條”等綱領文件,鼓勵圍繞卡脖子的新材料、綠色工藝、產業鏈補強的產業并購;在市場端,IPO節奏放緩、對賭到期,大量擬上市化工企業轉道并購退出,標的供給充沛。2024年A股并購規模4693億元、同比增長一倍,第三方產業并購占四成,科創板有望成為“硬化工”試驗田,估值中樞抬升至12~14倍PE。地方國資借并購整合產業資源、注入旗下控股的上市平臺,既做強產業又盤活資產,已成并購市場主流操盤方。
以梧桐樹為例,三利譜聯合梧桐樹資本及地方國資共同收購住友化學偏光片資產,并通過國產化降本、鎖定核心團隊、管理賦能,實現技術、產能、效率三躍升。
博星證券研究所所長兼首席投資顧問邢星:用耐心資本破解化工“低景氣+融資產”
耐心資本是破解化工行業“低景氣+融資難”的鑰匙。當前中國經濟轉型關鍵期,必須大規模引入并培育耐心資本,以長期資金支撐科技創新與新質生產力,破解短期投機和市場波動困境。
耐心資本專注長期價值、能承受波動,是破解科創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和金融體系“短錢快炒”頑疾的鑰匙。政策層面已出臺中長期資金入市意見,通過政府母基金、提高保險資金創投比例、擴大銀行股權投資試點、優化國資考核及公募基金長周期激勵,引導社保、保險、公募、國資等成為“長跑選手”。同時,需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完善信用基礎設施、強化信息披露,營造“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制度環境。以北京科創基金、深創投為例,國資引導社會資本向前沿領域集中,已投種子至A+輪項目近千個,累計投資超千億元。化工等傳統行業亦需借此轉變投資理念,拓寬融資渠道,提升長期競爭力。
中誠信綠金科技公司副總裁張英杰:ESG正在重塑化工估值
ESG正在重塑化工估值。化工行業欲突破“高碳”估值天花板,應將ESG從合規披露升級為以綠色低碳技術驅動的核心戰略,以贏得長期資本并重構估值體系。
全球ESG標準趨同、國內強制披露落地,化工企業披露率三年內由22%升至44%,但環境維度仍弱。政策端“雙碳”與綠色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續加碼,園區安全、節能降碳、數字化碳管理等新規頻出,要求企業以可驗證的低碳技術回應資本市場。ESG評級已顯著影響估值:ESG領先企業融資成本更低、長期資金占比更高,2025年全球ESG資管規模將超53萬億美元。對化工鏈主、中市值、初創三類企業,報告給出差異化路徑——技術壁壘、綠色認證綁定客戶、產學研落地——把碳減排量轉化為利潤與市值增量。綜上,深耕低碳技術并高質量披露ESG數據,是化工行業從專精特新走向綠色增長、實現價值躍遷的重要通道。
利民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張慶:ESG治理是可持續發展核心引擎
以綠色創新為驅動的ESG治理,是利民控股從農藥制造龍頭邁向全球可持續價值領導者的核心引擎。
利民控股創立于1989年,2015年上市,通過并購威遠資產等布局,現擁有18家子公司,資產67億元,2024年銷售42億元,位列全國農化20強。公司構建“一主兩輔”產業格局,打造以客戶為中心的營銷生態圈,產品出口130多個國家。
ESG層面,公司建立對標UN SDGs的價值模型,2023年研發投入1.62億元,擁有國家級研發平臺及700多名研發人員,新獲專利25項;五大基地全部獲評綠色工廠,環保投入1.87億元,廢水廢氣達標率100%。供應鏈本地采購占比52%,主導54項標準。安全零死亡、零職業病,客戶投訴下降10.9%。未來,利民將以持續創新、綠色工藝和全球標準為引領,實現長期高質量增長。
蘭州助劑廠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馮國保:踐行工藝革新為核心的綠色低碳戰略
以工藝革新為核心的綠色低碳戰略,正把蘭州助劑廠從傳統化工企業推向行業減排標桿與高端原料替代者。蘭州助劑廠將“雙碳”目標寫入黨委負責制和全流程環境管理體系,通過連續化反應、智能溫控、余熱回收、高效吸附-催化燃燒、LDAR泄漏修復、廢水循環等組合拳,能耗下降15%,碳排放強度下降30%,廢水回用率超85%,產品收率提升6.5%,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2%。廢氣排放持續優于國標,危廢資源化率穩步提高。
面向“十五五”,公司依托北交所上市契機,規劃三大工程:低碳技術攻堅工程將突破特戊基、叔己基系列綠色合成工藝,實現高端產品進口替代;循環經濟深化工程把水資源循環利用率提至90%,固廢資源化率提至90%;人才與研發工程聯合高校共建綠色化工聯合實驗室,研發投入占比提至7%,力爭主導制定2項行業綠色標準,打造西北綠色化工示范高地。
蘭州新區項目建設中心黨組副書記、主任、化工園區管委會負責人趙宇寧:蘭州新區打造千億級化工投資新高地
蘭州新區憑“國家級新區+低成本要素+全流程配套”三大硬優勢,正快速崛起為西北最具吸引力的千億級化工投資高地。蘭州新區是西北首個國家級新區,地勢平闊、土地充裕,年供水5億立方米,清潔能源全覆蓋,電價僅0.45元/千瓦時。享有省級經濟管理權限和國家級新區“先行先試”政策,審批高效、產業扶持體系完備,已獲20余項國家級投資榮譽。
依托甘肅雄厚化工底蘊與1200余家科研機構,園區40平方千米打造“四化六鏈六集群”現代化工體系,躋身全國百強、智慧園區。20平方千米基礎設施全部投用,入駐500強企業3家、上市公司8家、高新企業50余家,累計投資超700億元,年銷售額超400億元。配套標準地16萬元/畝,水電氣蒸汽、污水危廢處理、鐵路危化品物流園一應俱全。全國最大“專精特新”化工孵化基地已投用207棟廠房,130余家企業、中國科學院團隊入駐。國家級實訓基地、智慧應急中心全程護航,是西北最具吸引力的千億級化工投資新高地。
9月17日,廣東天承化學高端濕電子化學品項目在珠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啟動建設。此次動工的項目位于珠海經開區精細化工區化聯三路東南側,占地面積約2.55萬平方米,總投資2.5億元,將建設年產3萬噸高端電子....
9月17日,從中國石化新聞辦獲悉,中國石化“深地工程·川渝天然氣基地”再獲重大進展,中國石化部署在四川省資陽頁巖氣田的2口評價井測試產量均超百萬立方米,其中資頁2-501HF井試獲日產氣140.7萬立...
9月16日,中國石油企業協會標準化委員會成立大會暨一屆一次全體委員會議在北京隆重舉行。大會宣布中國石油企業協會標準化委員會(以下簡稱“標委會”)正式成立,標志著石油石化行業標準化工作將開啟新興產業...
9月17日,行業矚目的“2025(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化工展覽會”,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開幕。本次活動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主辦,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化工行業分會和中國化工信息中心共同承辦。共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