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網訊 8月9日在北京召開的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WRC)主論壇上,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徐曉蘭發布了《人形機器人十大最具潛力應用場景》,“石油化工領域的產線巡檢場景”位列其中。
“人形機器人并非僅是炫技。大家可能認為它既跳舞又格斗,還翻跟頭,但這正是說明它有技可炫。如果連技術都達不到,如何討論應用?”徐曉蘭表示,“現在我國機器人技術已經達到一定成熟度,需要關注的是它在工業領域、服務領域、應急救援領域以及特種領域的應用場景是什么。”
據了解,此次中國電子學會遴選并發布的《人形機器人十大最具潛力應用場景》分別是:工業通用操作的上下料與轉移搬運場景,汽車制造領域的分揀配料場景,3C制造領域的物料質檢場景,船舶制造領域的打磨拋光場景,石油化工領域的產線巡檢場景,電力生產領域的電站操作場景,安全應急領域的災害應對與安全救助場景,商業服務領域的導覽迎賓與服務交互場景,家具服務領域的生活協助、陪伴及日常照料場景,農業生產領域的田間精細作業場景。
其中,“石油化工領域的產線巡檢場景”存在環境危險、人工巡檢精度與頻率受限、難以避免發生泄漏和設備異常等隱患。通過人形機器人,該場景可以實現搭載多類傳感器,識別泄漏和設備異常;協同生產監控與安全管理系統發出預警;全時全方位檢測。徐曉蘭表示,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將有望強化該場景下的生產安全性;帶動多類傳感器的研發、生產監控系統及安全應急技術發展;推動行業從“人工巡檢”向“智能監測”轉型。
徐曉蘭表示,人形機器人將成為推動制造業升級的重要引擎。“人形機器人憑借其與人類相似的功能結構和作業能力,能夠快速適配當前為人設計的各類場景和工具,深度融入生產環境,在無需顛覆性改造現有生產線的情況下實現高效部署,顯著降低智能化改造門檻。”她說,“未來三到五年,人形機器人自主能力將大幅提升,逐步在多場景實現規模化應用,有望提升全球生產效率與造福人類生活。”
圖為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展會現場展示的人形機器人工業場景解決方案。 (視覺中國供圖)
“發展人工智能是必答題,而非選擇題。”9月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張云明在國務院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強調,“下一步,我們將一手抓技術供給,促進‘智能產業化’,一手抓...
9月9日,中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控技術)與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煤集團)圍繞工業AI領域開展深度交流,其全資子公司中煤信息與中控技術正式簽署AI共創合作協議。
9月9日,第十四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工業智能體專業賽在“99全球鏈商節開幕式暨豐臺對外開放發展推介會”上正式啟動。賽事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與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以“平臺化賦能,智能體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