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石化產業正在經歷一場全面變革。最新消息是,三井化學、住友化學和出光興產宣布計劃于2026年4月前合并其聚烯烴業務。
這三家日本化工巨頭9月10日聯合宣布,已經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整合由三井化學與出光興產共同投資的Prime Polymer株式會社(簡稱“PRM”)所經營的聚烯烴業務,并將其與住友化學在日本的聚丙烯及線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業務合并。
聚烯烴約占日本塑料需求的50%,對日本工業至關重要。盡管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聚烯烴制造商經歷了合并與整合,但供應過剩的問題仍未得到解決。三家公司表示,由于日本人口減少和生活方式變化導致市場需求萎縮,預計未來對聚烯烴的需求將進一步下降。
目前整合的細節尚未確定,但三家公司初步考慮將住友化學在日本的聚丙烯和LLDPE業務轉讓給PRM,并收購相當于PRM20%股份,最終形成三井52%、出光興產28%、住友化學20%的股權架構。
PRM是三井化學與出光興產于2005年共同成立的合資企業,目前擁有126萬噸/年聚丙烯、55萬噸/年聚乙烯的產能,是日本聚烯烴產品的主要生產商。
整合計劃預計2026年4月實施,屆時PRM產能將增至159萬噸/年聚丙烯、72萬噸/年聚乙烯,凈銷售額約3873億日元(約人民幣187億元)。
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的數據,截至去年12月底,日本聚烯烴的總生產能力為583萬噸。住友化學聚丙烯和LLDPE業務整合到PRM后,將占據國內塑料產能的30%以上。
近年來,日本國內需求疲軟拖累了石化行業,2024年日本石化產品產量較往年有所下降。其中,石腦油裂解裝置平均開工率連續下降,今年6月更是降至75%的歷史新低。
在此背景下,日本化企加快了傳統石化產業整合步伐。比如,旭化成、三井化學、三菱化學宣布成立一家合伙公司,研究如何建立一個聯合運營實體,以便優化三家公司在日本西部的乙烯生產設施;出光興產將關閉其位于千葉的乙烯生產設施;丸善石油化工公司也將關閉千葉乙烯工廠,同時優化與住友化學合資的京葉乙烯工廠。
近日,在新加坡舉行的2025年亞太石油大會(APPEC)上,來自標普全球的分析師表示,亞洲烯烴市場的供應過剩狀況可能需3至4年才能緩解,新增產能投資也在放緩。
9月11日,國際能源署(IEA)表示,鑒于OPEC+成員國的進一步增產,以及非OPEC+國家供應的增加,預計今年全球石油供應的增長速度將快于預期。IEA還表示,2026年石油供應過剩可能會加劇。
近日,SK集團旗下石化子公司SKGeoCentric(SKGC)已暫停與韓國石化工業公司(KPIC)關于出售其在韓國蔚山的石腦油裂解中心的談判。
在近日于上海舉辦的2025中國國際紡織紗線(秋冬)展覽會上,埃萬特重點展示其廣泛的合成纖維著色劑與添加劑產品組合,助力紡織行業提升產品性能與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