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上海普陀區積極投身沿滬寧產業創新帶建設,全力推動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成果斐然。9月10日,在上海市“實干繪答卷 接力新藍圖”系列新聞發布會上,上海普陀區委書記胡廣杰詳細介紹了該區在科技創新、產業協同、政策服務等方面的亮眼成果。
據胡廣杰介紹,普陀區堅持以沿滬寧產業創新帶為引領,帶動“一帶一心一城”重點地區發展,積極加強與沿線“八市”的合作交流。通過打造沿滬寧協同創新集市,精心梳理,形成資源、需求、合作“三張清單”。目前,該區已匯集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等資源310項,技術攻關、產業聯動等需求294項,跨區域合作195項。
“十四五”以來,普陀區區級財政收入年均增長達10.8%,高于上海全市年均增速6.2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速8.8%,高于上海全市增速2.5個百分點。2024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590億元。
胡廣杰強調,普陀區將持續完善“企業出題、院所解題、政府搭臺”機制,深度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為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同時,通過組建技術經理人隊伍、建立“百大平臺”聯盟、設立“半馬蘇河”科創基金等有力舉措,不斷強化科技創新生態。
在區域協同創新方面,普陀區成效顯著。
胡廣杰介紹,作為普陀區重點企業,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充分發揮同位素研發優勢,聯動蘇州、南京、常州等城市打造產業集群,共同攻克“卡脖子”難題,構建起自主可控的同位素技術體系與產業生態。
據了解,經過20余年的艱苦攻關,上海化工研究院在安徽合肥建成產業化基地。該基地依托當地化工園區豐富的一氧化碳原料,成功實現了碳-13的規模化生產。上海化工研究院相關負責人雷雯指出:“這套工業裝置不僅是國內首套碳-13生產線,更在全球范圍內處于技術領先地位,徹底打破了國外在該領域的壟斷局面。”值得關注的是,上海化工研究院合肥生產基地已于今年6月完成批量生產,目前正積極與國內多家試劑生產廠家洽談合作,有望為相關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與此同時,普陀區通過政策引導、資源對接和平臺搭建,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支持。雷雯強調,在碳-13產業化過程中,普陀區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聯合中山醫院、兒童醫院等醫療機構,在研發階段便與藥監部門、醫院終端對接,成功解決了從實驗室科研到產品落地路徑上的瓶頸。
普陀區黨委副書記、區長趙亮介紹:“我們充分發揮普陀區大院大所的優勢,支持他們建設高質量孵化器、概念驗證中心,使其成為各自領域的‘鏈主’企業。”近期,普陀區與上海化工研究院梳理了12個面向前沿科技、未來產業的重點項目,力爭形成“科學家敢干、資本敢投、企業敢闖、政府敢支持”的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機制。
在“雙碳”戰略實施進程中,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下稱天津經開區)近期傳來捷報——成功入選國家發展改革委碳達峰試點名單,成為天津市首個獲此殊榮的園區。這是繼獲評首批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示范區50強后,天津經...
9月4日,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公布2024年度省特色產業園名單,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通過省級特色產業園(綠色石化)評審,成為今年廣東省唯一上榜的化工園區,這標志著園區發展邁入了全新階段。
9月1日,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園召開9月份月度工作例會,深入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園區9月份重點工作,確保三季度順利收官,為全年各項目標任務完成奠定堅實基礎。?會上,新材料科技園有限公司、科技園各部門....
?綠色轉型正成為化工園區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新動能。以現代煤化工產業為支柱的寧東能源化工基地(下稱寧東基地)在脫“灰”奔“綠”的轉型實踐中交上了一份充實答卷——通過全產業鏈減碳增綠、綠電園區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