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日,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在中俄兩國元首見證下,正式投產通氣。
中俄東線境內段由黑龍江黑河入境,途經9省市自治區,計劃2023年建成。屆時,俄方每年將供氣380億立方米,期限30年。中俄東線首次全線采用了國產大口徑56寸閥門、沈鼓壓縮機組等核心裝備,同時組織國內優勢力量進行攻關,首次實現了核心控制系統軟硬件成套國產化。
中俄關于天然氣管道的談判,最早可追溯到1994年兩國簽訂的天然氣管道修建備忘錄。直到2014年5月21日,中俄雙方終于結束馬拉松式的談判,在上海簽署了《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期間整整跨越了20年。
作為中俄兩國能源領域互聯互通、互利共贏的重大工程,中俄東線的投產,標志著我國四大油氣戰略通道的形成,在天然氣整體流向“自西向東”的基礎上,增加了“北氣南下”流向。全線貫通后,將使我國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提高一個百分點以上,有效優化我國能源消費結構、改善和緩解沿線地區大氣污染問題,對于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