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全昌 蘇建澤
6月25日,以“中國肥料產業升級之路——大聯合、大發展”為主題的肥料供給側改革調研活動走進我國新型肥料的旗艦企業金正大生態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國新型肥料“第一縣”山東臨沭縣,一場關于新型肥料如何助力肥料產業供給側改革和中國現代農業發展的案例分享與思想盛宴拉開帷幕。期間,金正大與上海化工研究院,化肥企業界和科研院所領域的兩大王牌軍,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為產學研聯合協作共同推進供給側改革樹立了新典范。
金正大集團董事長萬連步在致詞中說,在肥料供給側改革中,金正大一方面加大對新型高效肥料產品的研發和生產,一方面通過專業農化服務隊伍的建設,不斷進行服務升級,為種植戶提供以土壤修復、品質提升、減肥增效為核心的作物全程營養解決方案,幫助他們實現土地的有效使用和作物的高效產出,為農業供給側改革提供支撐。
金正大集團副總裁陳宏坤向調研組建議,希望國家設立準入門檻,嚴控新化肥產能的建設;設立專項研發資金,支持企業技術創新,進行新技術新工藝和新產品開發;出臺政策支持肥企“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參考氮肥、磷肥和二元復合肥,取消三元復合肥的出口關稅。
金正大陳劍秋博士介紹了金正大獨特的減肥增效技術和應用案例。
在接下來的交流研討中,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金涌,國務院參事劉志仁,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長潘愛華,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農業部種植業司耕肥處副處長徐晶瑩,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石化處副處長岳亞偉,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能源室主任朱彤,國家化肥質檢中心(上海)副主任商照聰,中國化工報社社長崔學軍,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秘書長王立慶,中國植物營養和肥料學會理事長白由路,上海化工研究院總工程師吳向陽等業界權威專家,就金正大的典型經驗和肥料供給側改革談了自己的見聞、體會和建議。大家認為,金正大是供給側改革的成功范本,也是中國現代農業發展值得深度研究和推廣的“現象級企業”。研究并推廣好金正大的成功經驗,對我國肥料產業借助供給側改革實現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