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4日,由中國化工學會主辦,中國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和北京化工大學協辦的2017中國化工學會年會暨成立95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盛大召開。
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副委員長顧秀蓮,中國科協黨組成員兼學會學術部部長宋軍,中國石油與化學工業聯合會原會長李勇武,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會長李壽生,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化工學會副理事長李靜海院士等出席開幕式。
參加會議的還有王基銘、費維揚、舒興田、陳芬兒、李洪鐘、錢鋒、譚天偉、張鎖江、黃維、唐勇等十幾位院士在內的海內外知名學者。來自美國、日本、德國以及全國化工學術、科技、產業界的2000余名學術帶頭人、科研工作者、企業界代表、高等院校師生參加了會議。
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副委員長顧秀蓮向大會致辭。她表示,2017中國化工學會年會暨成立95周年紀念大會隆重開幕,這是石油和化工科技界的一大盛事,也是廣大石油和化工科技工作者的喜事。95年來,中國化工學會伴隨著中國化學工業的成長,在自強的發展壯大過程中,逐漸成為化學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家園,成為推動科技自主創新的重要力量。顧秀蓮副委員長指出,世界化學工業的創新正聚焦于未來技術的制高點上,希望廣大化工科技工作者傳承老一輩不懈進取、克艱攻難的優良傳統,不斷激發創新熱情和創新活力,為化工創造美好未來而建功立業。
中國科協黨組成員兼學會學術部部長宋軍在致辭中表示,95年來,中國化工學會砥礪前行,不斷發展壯大,為我國化工學科發展、化工事業繁榮、化工技術創新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希望化工學會推動科技工作者勇立世界科技前沿,敢為人先,凝心聚力,解決經濟社會發展迫切需要的重大化工科技問題,切實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動產業升級。
中國化工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華煒主持大會開幕式。她介紹,中國化工學會年會每兩年舉辦一屆,正逐步成為國際化、多學科、跨地區的高水平學術盛會。本屆會議參會人員突破了2000人,收錄論文1200篇。
大會特邀的四篇學術報告體現了化工前瞻性和創新性的議題:中國科學院李靜海院士作了題為“介科學展望”報告;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美國工程院院士阿爾及爾作了題為“構建教育與市場結合的科研創新模式”報告;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錢鋒院士作了“智能制造重塑化工生產運行新模式”報告;美國能源部阿貢國家實驗室Dr. 哈利勒作了“下一代可充電鋰電池在電動車中的應用”報告。
大會同期頒發了第九屆“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 2017年第九屆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經過嚴格評審程序,并通過了公示、常務理事會審議和理事長簽署授獎決定等環節。姜春明等5位同志獲得第九屆“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成就獎,杜艷澤等15位同志獲得創新獎,陳可泉等29位同志獲得青年獎。
作為國內化工學術、科技、產業界的兩年一屆的盛會,2017中國化工學會年會的主題聚焦“化工創造美好未來”,進一步把科技進步和創造未來放在突出位置,體現化工行業未來發展的新理念、新方向。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