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網訊 “利用單點高密度技術提議鉆探的廣505斜井兩年累油已突破5000噸,角20-斜8、角15-斜66和面12021斜等井相繼獲得高產工業油流,有力推動了八面河油田實現首次千萬噸規模的資源增儲。”江漢油田研究院地球物理所所長秦軍在中石化股份公司項目《八面河單點高密度三維地震技術研究與應用》驗收現場興奮的介紹,團隊攻關形成的寬方位資料處理和五維地震解釋技術在2024年全國地球物理技術年會上分別榮膺特等獎和一等獎。
隨著勘探向頁巖油氣、復雜碳酸鹽巖等非常規領域延伸,傳統地震技術難以捕捉薄、深、碎隱蔽性儲層的難題日益凸顯。江漢油田研究院采集處理所所長郭利榮介紹:“單點高密度地震技術通過‘高密度采樣+寬頻寬方位’優勢,如同給地層做‘CT精掃’,能捕捉到傳統技術遺漏的細節。”
技術攻關團隊自2021年起錨定八面河探區,卻在海量數據處理、多類型噪音干擾等難題前遭遇瓶頸。為攻克這些難題,團隊圍繞資料特性展開技術攻關。技術骨干鄭芬表示,針對單點接收資料低信噪比問題,建立形成了多域、組合、保幅去噪技術;針對單點資料寬頻特點,開發了逐級、井控提高分辨率技術。通過持續優化,最終形成“單點高密度地震資料處理”技術,有效釋放了資料的高精度成像潛力。
自2022年起,研究院科研人員聚焦單點高密度寬方位地震資料,全力攻克五維地震解釋技術難關。正如解釋團隊核心成員蔡炳坤所言:“我們的目標是深度挖掘地震資料所蘊含的豐富信息,力求讓地質體從‘看得見’邁向‘描得準’的跨越。”
目前,該團隊成功構建起一套以優勢方位斷裂識別、寬頻地震反演、寬方位各向異性地震反演為核心的五維地震解釋技術體系。研究院地球物理所主任專家李銘華指著屏幕上的三維地質模型介紹道:“在優勢方位斷裂識別技術中引入了方位各向異性分析模塊,就像給地震數據裝上了‘顯微鏡頭’,能精準識別小斷層,而寬頻反演技術通過融合長短波長信息,讓儲層物性參數的反演精度提升了30%以上。”這些技術創新不僅顯著提升了低序級斷層與隱蔽性儲層的識別精度,更以一線科研人員的實踐洞見,夯實了“老區不老”的技術根基。
該技術已形成可復制推廣的勘探模式,在八面河、總口-拖市及復興地區落地見效。截至今年一季度,已累計發現、落實圈閉群19個,論證通過井位15口,其中4口井獲工業油氣流,有力支撐江漢油田提交三級儲量超千萬噸,為勘探增儲上產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前不久,中國能源化工領域的重要獎項——閔恩澤能源化工獎第六屆榜單揭曉,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石科院”)青年科學家喬富林榮膺“青年進步獎”。
“自發電脈沖器膠杯穿上這身帶螺紋絲扣的‘防護服’,就不用擔心長途運輸和現場儲存造成損傷了!”近期,在中石化經緯西南測控公司維保中心定向維保間里,定向項目部生產輔助組工程師王紅,當著定向維保人員的面,對...
6月9日,從石化四建第二工程公司獲悉,近日20時,隨著全線管道72小時穩壓聯運結束,石化四建第二工程公司南寧-憑祥支線(南寧-崇左段)工程正式通氣投產并運行成功,一條清潔能源“新動脈”開始在桂西南地區...
2025年以來,中國石油遼河油田公司大力推進“千口油水井壓裂工程”,通過“造縫”“織網”“建場”,實現老油田補元氣、提動用,打牢穩產根基。截至5月14日,階段完成壓裂井328口,日增油425噸,日增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