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網訊 日前,2025(第二屆)國際前沿新材料大會暨第五屆中國(重慶)石墨烯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重慶舉行。專家指出,石墨烯材料、超導材料、液態金屬等前沿領域已進入產業化臨界點。其中,我國在石墨烯產業鏈方面的布局已初見成效。
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史浩飛指出,從全球范圍來看,石墨烯材料、超導材料、液態金屬等前沿領域已進入產業化臨界點。我國的新材料專利增量連續8年位居全球首位,石墨烯產業鏈布局初見成效。中國科學院重慶研究院自2011年起,將石墨烯等新材料制備及應用技術作為主攻研究方向之一。目前,該院從事石墨烯和碳材料研究的科研團隊已達到100余人,突破了大面積單層石墨烯薄膜高質量制備技術,研制出石墨烯規?;a線,在石墨烯復合材料、能源存儲等方面取得多項科技成果。
香港城市大學工學院院長呂堅指出,未來15年是中國工業經濟和科技發展的新時期,中國制造業將面臨前所未有競爭。在3D/4D打印先進材料與增材制造工藝設計、航空航天、先進制造、綠氫等關鍵材料領域,重點要降低模擬計算方法對外的依賴度。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碳中和技術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成會明介紹了其團隊在碳化硅陶瓷復合材料、纖維增強有機氣凝膠材料、碳氣凝膠微球、摻雜型碳氣凝膠微球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他認為,碳氣凝膠有望成為超高溫隔熱領域的有效解決方案,突破強韌性低、抗氧化性能差、原子尺度摻雜難是其應用的關鍵。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材料所副所長張海亮認為,構建人形機器人基礎部組件及軟件將成為未來產業發展的重點方向。新材料需求方面,高性能聚合物正逐漸取代金屬,成為人形機器人的主流材料,未來材料體系將向“結構—功能—感知”一體化演進。
據悉,當前,重慶正在著力打造“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石墨烯是18個“新星”產業集群之一。
9月8日,岳陽隆興實業有限公司年產1000噸丁基鋰裝置現場,一輛裝載15噸20%濃度丁基鋰產品的槽罐車駛離裝車站臺,首次銷往千里之外的海南巴陵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
近日,由微軟支持的Lumenisity研究團隊宣布,其研發的新型空芯光纖實現了有史以來最低的信號衰減水平。這一成果于9月1日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自然?光子學》(NaturePhotonics)上。
近日,浙江世倍爾新材料有限公司宣布其全球首套生物基1,5-戊二醇工藝在舟山基地試驗成功。該工藝采用全球首創一步加氫技術,裝置規模3000噸/年,產品純度超99.5%,色度小于5,水分含量小于0.1%。
?“過去回收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最頭疼的就是標簽撕不凈、油墨洗不掉、結構拆不開,不少再生料只能‘降級’使用,甚至無法回收再生。”在近日于寧波舉辦第八屆中國國際塑料循環展上,中國合成樹脂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