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yè)聯(lián)合會在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山西煤化所”)組織召開“煤基重質產物制備通用級瀝青碳纖維長絲技術”科技成果評價會,該技術由山西煤化所完成。
鑒定委員會專家由中國科學院大學王建國研究員、太原理工大學李晉平教授、清華大學翁端教授、福州大學譚猗生研究員、大同大學趙建國教授、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沈志剛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孫劍研究員七位專家組成。會議組織單位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yè)聯(lián)合會副處長曾春陽參加會議。成果完成單位山西煤化所所長房倚天、科技發(fā)展處副處長陳賀、904課題組組長申文忠研究員及其團隊成員等共計20余人參加會議。王建國擔任鑒定委員會主任并主持會議。
房倚天首先致辭,申文忠代表項目團隊就“煤基重質產物制備通用級瀝青碳纖維長絲技術”的組織實施、研發(fā)歷程、技術成果與特色、知識產權等進行了詳細匯報。該技術成果理論基礎上闡明了煤基重質產物中瀝青烯分離與結構調控、梯度熱縮聚、皮芯抑制、碳纖維中微納缺陷控制機制。技術上研發(fā)的瀝青烯連續(xù)分離裝置,實現了瀝青烯化學組成與結構調節(jié),形成了瀝青烯可控熱縮聚制備可紡瀝青的結構調節(jié)技術;研發(fā)的熔融紡絲裝置和高溫離心紡絲裝置和紡絲技術,實現了連續(xù)紡絲,梯度不熔化處理和負壓炭化,抑制了皮芯結構,形成了纖維原絲不熔化、炭化技術。首次提出并實現了煤基重質產物制備通用級瀝青碳纖維全工藝示范,形成了通用級瀝青碳纖維制備全流程自主知識產權。
鑒定委員會專家聽取了完成單位的成果匯報,并結合技術裝置連續(xù)運行現場考核結果,審查了工作報告、研究報告、查新報告和應用推廣等有關技術資料。經過質詢和討論,專家一致認為:形成了煤基瀝青精制-可紡瀝青調制-連續(xù)化熔融紡絲-不熔化-碳化全流程制備與裝備技術,建成了10 噸/年通用級瀝青碳纖維長絲示范裝置;該成果技術總體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其中煤基通用級瀝青碳纖維單絲強度與長度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該技術成果得到了中國科學院戰(zhàn)略先導科技專項課題“煤基重質產物制備通用級瀝青碳長絲技術與示范”(XDA29050400)、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低階煤衍生瀝青烯結構調控及其制備瀝青碳纖維”(2016YFE0203500)、山西省重點研發(fā)計劃“煤基瀝青碳纖維規(guī)模化制備科學基礎及技術”(201903D421028)等項目的支持。
8月20日,在陜西省石化質監(jiān)站、陜煤集團及江蘇恒神等各方領導的共同見證下,中國化學工程第十一建設有限公司內蒙分公司榆林恒神碳纖維項目成功迎來中交,標志著這一備受矚目的項目取得了階段性重大勝利。自202...
8月20日,榆林恒神新材料有限公司2萬噸/年高性能碳纖維生產基地項目一期一階段(5000噸/年)工程實現中間交接,標志著這個陜西省首個萬噸級高性能碳纖維項目由工程建設轉入試生產階段。
7月27日,永成新材“T1100級超高強度碳纖維工業(yè)化制備技術”技術鑒定會在山東榮成召開。鑒定專家從技術創(chuàng)新性、應用可行性、經濟社會效益等多個維度進行綜合評估,認為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7月18日,青海甘河工業(yè)園區(qū)(下稱甘河園區(qū))舉辦西寧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碳纖維產業(yè)發(fā)展推介會,全國碳纖維供應鏈上下游企業(yè)、行業(yè)協(xié)會、金融機構及新聞媒體等多方代表參會。
近日,天津長蘆海晶集團公司所屬第四分公司《超高模量碳纖維增強尼龍復合材料在騎行裝備上的應用研究》項目,成功通過天津市科技成果鑒定,其技術水平被專家組一致評定為“國內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