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陜西延長石油集團等單位完成的“延安萬億方特大型致密氣田勘探發現與高效開發”科技成果,在北京通過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技術鑒定。以中國工程院院士羅平亞為主任的鑒定委員會認為,該成果整體技術水平處于國際領先。
延長石油首席科學家、總地質師王香增介紹,鄂爾多斯盆地作為我國第二大含油氣盆地,長期以來具有“南油北氣”分布格局,前期研究認為南部上古生界地形平緩、水體較深、儲層不發育,歷經50余年探索始終未獲得天然氣突破。2003年至2007年,位于盆地南部的延長石油重新評價探區天然氣資源潛力,2008年制定《天然氣勘探開發規劃》,與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西南石油大學、西安石油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西北大學等單位聯合攻關,矢志攻克“貧氣區”、探尋“大氣田”。
近20年來,延長石油攻關團隊聚焦“是否發育砂體、是否有有效儲層、天然氣能否成藏”三大問題和“如何實現氣藏高效開發、如何有效提高單井產量”兩大技術難題,通過持續攻關和不斷突破,提出了上古生界海陸交互相控砂規模成儲地質理論新認識,創建了海陸交互相致密砂巖氣藏多層甜點聚集成藏新模式,打破了盆地“南油北氣”的傳統認識,為特大型延安氣田發現奠定了理論基礎。同時,創建了復雜疊置氣藏混合井網立體開發新方法、結構非均質性致密儲層高效壓裂等開發關鍵新技術,有力支撐了延安大氣田勘探發現和規模高效開發,實現鄂爾多斯盆地南部天然氣從無到有的歷史性突破,開創了“滿盆產氣”的新局面。
期間,該成果獲授權發明專利124件(其中國際專利12件)。截至目前,延安大氣田累計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1.3萬億立方米,一期建成產能128億立方米/年,2024年產量達到104.5億立方米,天然氣增量約占全國增量的1/6,成功邁入百億方大氣田行列,位居全國第四大氣田,累計產氣量突破550億立方米,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支撐陜西穩增長和助力陜北革命老區振興作出了重要貢獻。
專家認為,延安大氣田的勘探發現與高效開發,是近年來我國油氣行業取得的一個重大成果,具有很高的理論、技術和應用含金量。不僅讓已經開發了上百年的延長石油從一油獨大走向油氣并舉,也為鄂爾多斯盆地打造億噸級油氣能源保障基地提供了支撐。(李軍 胡利強)
近日,由中國化學所屬東華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化學東華公司)設計的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20兆瓦綠氫項目成功產出99.99%純度的氫氣。該項目是中亞地區首個進入正式實施階段的綠氫項目。
8月11日,由安徽凱酰時代復合材料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安徽凱酰時代”)承建的寧德時代—凱賽(合肥)生物基電池殼制造基地項目公示。
8月5日,浙能集團設立的兆瓦級天然氣混氫燃機研發科技項目通過驗收,該項目研發的1.5兆瓦樣機,在天然氣、摻氫及純氫工況下的功率滿足技術要求,熱效率大于28%、氮氧化物排放小于50毫克/立方米,其性能指...
8月6日,山東省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山東監管辦、山東省能源局聯合印發《山東省新能源機制電價競價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明確自2025年6月1日起投產的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將通過競價方式確定部分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