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第十三屆)亞洲煉油和化工科技大會在遼寧省盤錦市舉辦。此次大會落地盤錦對于這個東北油氣產能核心區、全國首批“無廢城市”有何重要意義?近年來,盤錦在石化綠色發展、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盤錦以“減油增化”“智改數轉”為突破點,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華錦阿美千億級項目落地等實踐中,又為全國同行業轉型升級提供哪些“盤錦經驗”?帶著這些問題,本刊專訪了盤錦市委副書記、市長邢鵬。
*本文刊登于《中國石油和化工》雜志第7期*
《中國石油和化工》:亞洲煉油與化工科技大會首次落地盤錦,這對盤錦打造“全國重要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基地”目標有何戰略意義?盤錦如何借力此次大會推動本地石化產業融入全球創新鏈?
邢鵬:亞洲煉油和化工科技大會在煉油化工領域具有無可比擬的全球影響力。大會首次落地盤錦,對我們打造“全國重要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基地”,我認為有三個方面意義:
首先,大會是對盤錦石化產業發展能級的“全面檢驗”,將形成“示范效應”。作為行業權威平臺,大會落地盤錦,將全方位呈現盤錦石化產業在技術創新、產業規模、綠色發展等多方面的實踐成果,有力鼓舞盤錦爭做“原料保障+技術轉化+產業鏈協同”行業示范標桿的決心和信心。
其次,大會能助推盤錦石化產業發展路徑的“全面厘清”,將形成“牽動效應”。大會上,石化領域專家學者、行業精英,將深度解析行業結構短板、技術變革方向,幫助盤錦找到比較優勢,找準發展定位;同時,倒逼域內企業堅定走“綠色煉化+精細化工”轉型路徑,牽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升級。
最后,大會可促進盤錦石化產業創新資源的“全面集聚”形成“磁場效應”。大會搭建的平臺,鏈接的資源,能夠讓更多的國內外化工企業走進盤錦、了解盤錦,助力各方找到契合點,打造“人才—技術—資本”與“技術研發—中試轉化—產業應用”的創新資源聚合生態,實現合作共贏。
另外,作為大會東道主,盤錦將按照“產業展示窗口、合作對接平臺、成果轉化沃土”三重定位,做好會前摸底、會中對接、會后跟蹤,幫助域內企業捕捉創新要素,尋求合作機會,推進技術合作、項目投資,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推動本地石化產業融入全球創新鏈。
圖為盤錦市委副書記、市長邢鵬(左)與本刊總編輯陳葳在采訪結束后合影
《中國石油和化工》:盤錦近年推動石化產業“減油增化”“減油增特 ”,目前在高附加值化工產品(如精細化學品、新材料)領域的突破性進展有哪些?
邢鵬:近年來,我們圍繞乙烯、丙烯、碳四、芳烴四大產業鏈向價值鏈中高端發展,深耕細分領域,掌握“獨門絕技”,在高附加值化工產品領域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積極培育行業單項冠軍、隱形冠軍,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
在精細化學品方面,積極培育催化劑新品類,在橡塑助劑、特種溶劑、特種涂料等方面延伸產業鏈條,打造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和產品。烯烴工業高品質催化劑走出國門,重質環保橡膠增塑劑實現國產替代,常溫低壓合成水性表面助劑生產技術實現自主可控。
在化工新材料方面,持續延伸高端聚烯烴、工程塑料和特種工程塑料、特種橡膠及彈性體等化工新材料產業鏈,實現產品從“燃料”到“材料”的戰略性轉型。4微米厚鋰電池標準銅箔創造世界紀錄,聚醚醚酮(PEEK)產品應用于國產大飛機等航空航天和高端制造業,鹵化丁基橡膠產品廣泛應用于國內市場,環烯烴聚合物(COC)國產化成套技術成功產業化,全球最大的生物基丁二酸項目加快推進。
《中國石油和化工》:華錦阿美項目被視為盤錦石化升級的標桿,該項目在技術低碳化、產業鏈協同方面的創新點是什么?預計為本地產業集群帶來哪些拉動效應?
邢鵬:在綠色低碳方面:一是關鍵裝置能耗低,項目建設32套工藝裝置,其中14套裝置達到世界級規模,8套裝置全國第一,最大限度整合集成工藝裝置,減少散熱和壓力損失,最大程度提高能源利用率,其中噸乙烯綜合能耗533.5千克標油、優于原行業第一的指標,煉油及芳烴聯合裝置能耗均達到國際一流水平。二是項目環保投入高,環保投資概算占工程總投資的7.2%,投入比例為國內同類項目中最高;生產過程中,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通過源頭減量、過程管控、末端治理,實現全流程清潔生產。
在產業鏈協同方面:項目采用化工型煉油路線,體現“靈活煉廠”設計理念,成品油產出僅占原油加工總量約30%,做到“少油、多烯、宜芳”,實現“減油增化”;項目立足于滿足國內市場對高端產品和進口產品的國產替代需求,可生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鋰電池隔膜、茂金屬聚乙烯、茂金屬聚丙烯等高端聚烯烴產品及高附加值聚醚多元醇等化工新材料和高端精細化工產品,實現“減油增特”,為下游產業鏈提供了豐富的原料。
在產業集群拉動方面,項目所在的遼濱沿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國家級開發區,連續6年躋身中國高質量發展化工園區30強,園區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較為健全,產學研創新服務體系較為完善,提升了園區承載力。項目隔路相望,我們建設了3.57平方公里的配套產業園,正圍繞下游產品鏈全面開展招商,力求達到“隔墻供應、物料平衡、全域平衡、吃干榨凈、無縫銜接”的效果。今年1—5月全市累計簽約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項目34個,其中精細化工產業項目26個,總簽約額達109.85億元,鏈式布局、集群發展的態勢進一步顯現。
《中國石油和化工》:作為全國首批“無廢城市”,盤錦在綠色石化發展方面有哪些可推廣的經驗?
邢鵬:“無廢城市”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2019年,盤錦成為全國首批“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城市,也是東北地區唯一入選城市,2022年再次納入國家“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作為盤錦核心支柱產業,石化產業的綠色低碳轉型是全市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其成效直接影響區域生態文明建設。結合“無廢城市”建設,我們主要做了幾方面工作:
一是樹牢生態優先導向。把能耗要求、環境容量作為招商引資和增資擴產的硬條件、硬約束,引導能耗和環境指標要素向低能耗、高工業增加值的優質石化項目傾斜,支持企業節能減排、資源化利用,引入吃“廢”吐“金”項目,持續發展循環經濟。二是推進物料整合平衡。聚焦我市石化六大板塊、17條細分產業鏈,進一步延鏈補鏈強鏈,打造完備的產業鏈條,推動全域石化資源整合和物料平衡,實現工業廢物源頭減量,促進全產業鏈整體躍升。三是加快綠色園區建設。補齊資源回收利用、危險廢棄物處置短板,在遼濱經開區建設了再生資源產業園區,為項目落地提供環境保障。目前已累計創建國家級綠色園區2個、省級綠色園區2個,一般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96%以上。四是完善綠色制造體系。鼓勵創建綠色工廠,已建成國家級綠色工廠5家、省級綠色工廠23家。致力于打造“無廢礦區”,遼河油田采用綠色修井技術,單井作業油泥產生量下降90%以上,鉆井泥漿資源化利用率達到100%。五是強化生態環境管控。加強環保監測網絡建設,發揮智慧監管平臺作用,遼濱經開區累計建設水、氣、土壤、噪聲在線監測點位90個,建成東北地區首家5G智慧化工園區,園區環境監測預警處置水平不斷提高。
《中國石油和化工》:盤錦精細化工中試基地納入工信部首批重點培育中試平臺,正爭創“國家制造業中試平臺”,該平臺將如何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邢鵬:盤錦精細化工中試基地錨定“立足盤錦、面向遼寧、輻射東北、服務全國”目標,已孵化產業化項目12個,帶動投資33億元,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一是創新機制強保障。采用“管委會+公司”模式,管委會統籌建設,專業公司運營服務;創新制定16項管理制度,參與制定國家標準,完成完成質量管理、環境管理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三體系認證;推行整體環評備案制,建成智慧監管平臺,動態管控安全環保風險;通過多元合作模式實現自我造血,保障可持續發展。
二是深化合作引技術。堅持把中試階段作為“中試產業”來抓,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瞄準盤錦石化頭部企業產業鏈的關鍵、薄弱和缺失環節,定向招引中試技術源,成功引入環烯烴共聚物制備、天然脂肪醇合成等多項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技術成果。
三是公共平臺降成本。建成千噸級氧化酯化、加氫等公共中試線,在建生物質催化精煉等2條新線,形成設施共享、設備循環利用模式,降低企業投資成本,實現項目“拎包入駐”。
四是專業服務提效能。組建專家團隊,聚焦中試全生命周期6個節點、5個過程中的難點堵點,提供先進性評價、工藝設計等24項服務,創新構建“概念驗證+中試放大”雙驗證體系,打通科技成果邁出實驗室的“第一公里”和走進市場的“最后一公里”。
五是產業拉動促升級。聚焦精細化工、新材料等方向,突破“卡脖子”技術,已孵化企業9家,含6家高新企業、1家瞪羚企業;現有16個中試項目,預計3~5年帶動投資80億~100億元,助力盤錦石化集群建設。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謝少鋒在7月18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建材等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即將出臺,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推動重點行業著力調結構、優供給、淘汰落后產能。謝少峰表....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謝少鋒18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制造業中試平臺是輸出中試服務能力的重要載體,是推動制造業中試工作的重要著力點。目前,主要聚焦原材料、裝備制造、消費品、信息技術、新興和未...
近日,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新任職負責人集體談話會在京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行業協會商會改革發展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貫徹落實中央社會工作會議和新興領域黨建工作座談會、全國社會工作...
7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七部門印發的《關于實施鼓勵外商投資企業境內再投資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正式公布。其中提出,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外商投資企業境內再投資項目庫,符合條件的外商投資...
7月17日,在第12屆世界化學工程大會暨第21屆亞太化工聯盟大會閉幕式上,中國化工學會理事長戴厚良院士和世界化學工程聯合會主席陳國華院士代表世界化學工程聯合會、亞太化工聯盟、中國化工學會,聯合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