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網訊 8月28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與國家電化學儲能電站安全監測信息平臺聯合發布《2025年上半年電化學儲能電站行業統計數據》(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今年1—6月,電化學儲能繼續保持穩步增長,全國電力安委會20家企業成員單位新增投運電站190座,總裝機規模達13.66吉瓦/33.75吉瓦時,較去年年底增長22%。
從應用場景來看,電網側獨立儲能增長最為迅猛,新增裝機8.34吉瓦,同比增長22%,占新增總裝機的61%。新能源配儲新增裝機4.43吉瓦,同比增長31%。截至今年6月,電源側、電網側和用戶側電化學儲能裝機占比分別為40.32%、57.88%和1.80%,其中獨立儲能和新能源配儲合計占比94%。
在已投運的電化學儲能技術中,鋰離子電池仍占據主導地位。截至今年6月,累計投運的鋰離子電池項目總能量為170.33吉瓦時,占比為97.34%,其次為鉛酸/鉛炭電池、液流電池、鈉離子電池和其他類型電池,分別占比1.18%、0.98%、0.26%、0.24%。2小時儲能系統應用較為廣泛,截至今年6月,其總能量為114.21吉瓦時,占比為65.22%。4小時及以上的長時儲能項目也逐漸增多,累計投運總能量占比為31.94%,較2024年上半年增長11%。
《報告》指出,2025年上半年各類儲能場景運行效率普遍提升。新能源配儲平均等效充放電次數為95次,同比提高5次;獨立儲能表現尤為突出,平均等效充放電次數為145次,相當于每1.2天完成一次完整充放電,同比提高11次,平均利用率指數達61%。
在能效方面,上半年電化學儲能總充電量7291吉瓦時,總放電量6514吉瓦時,平均轉換效率為89.34%;電網側儲能下網電量3791吉瓦時,上網電量3146吉瓦時,平均綜合效率82.98%。
可靠性方面,上半年電化學儲能電站整體運行安全穩定,未發生重大安全事故,可用系數達0.98。計劃停運525次,單次平均停運時長94.63小時;非計劃停運920次,單次平均時長為33.1小時。
近日,全球首個超階零碳大樓在山東青島正式啟用。該項目通過“光伏+儲能+電動汽車充放電”協同運行,構建園區級虛擬電廠,具備資源聚合、調度響應與輔助交易等多重功能,可實現100%綠能替代。
9月1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新型儲能規模化建設專項行動方案(2025—2027年)》(發改能源〔2025〕1144號,以下簡稱《方案》),明確到2027年,全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到1....
9月8日,成渝高速氫走廊暨氫能產業“四企”(國企、央企、民企、外企)聯動推進大會在重慶舉行。會議發布了成渝高速氫走廊全產業鏈推進情況和40項市屬國企氫產業合作機會清單,成立了“四企”聯動氫能產業聯盟。
9月4日,從市場監管總局召開的先進制造標準支撐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傳來消息,“十四五”以來,圍繞集成電路、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重點行業,我國發布相關國家標準4000余項,其中新能源汽車領域...
近日,由全國生物基材料及降解制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380)提出并歸口,鵬力塑造、北京工商大學等60余家單位共同起草的國家標準GB/T46256-2025《生物基材料與制品生物基含量及溯源標識要.....